2025 09 15 HackerNews

2025-09-15 Hacker News Top Stories #

  1. 网页介绍了全球多个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车站布局与换乘设计,分析了地理条件、历史发展和运营模式对车站布局的影响。
  2. Two Slice 是一个仅 2 像素高的极简字体,适合极小尺寸使用,采用 CC BY-SA 许可协议,允许商业使用。
  3. 研究提出心肌梗死可能是由动脉斑块中的细菌引发的感染性疾病,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路径。
  4. 美国环保局试图撤销 PFAS 饮用水保护规定,可能导致数亿人饮用水受到污染,引发广泛争议。
  5. 文章探讨社交媒体对美国政治的负面影响,提出“精英激进化理论”,认为社交媒体加剧了政治极化。
  6. Pass 是一个基于 Unix 哲学的密码管理工具,使用 GPG 加密,适合追求安全和自动化的用户。
  7. 研究发现重复性负面思维与老年认知功能下降相关,尤其在 60-79 岁人群中更为显著。
  8. pthread_cancel 在 curl 中因内存泄漏问题被放弃,建议使用 c-ares 库作为替代。
  9. 文章探讨美国国际学生信心下降可能导致顶尖人才流失,以及对下一代与故乡联系的影响。
  10. 文章介绍了使用 Zig 语言从零开始编写 RISC-V 架构下的极简操作系统内核的实践过程。

Models of European metro stations #

http://stations.albertguillaumes.cat/

该网页是一个关于全球多个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车站布局与换乘设计的专题介绍,内容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重点分析不同城市的车站结构、换乘方式及历史背景。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计特点:

  • 阿利坎特(Alicante):TRAM 系统为城轨-电车混合模式,市中心有地下线路,共 3 个站点。车站采用地下两层结构,-1 层为站厅(夹层),-2 层为岛式或侧式站台。Luceros 和 Mercado 站与地下停车场直接连通,停车场位于隧道上方。
  • 阿姆斯特丹(Amsterdam):地铁分两类:南北线(Noord/Zuidlijn)为深埋地下双隧道结构,其余线路(M50-M54)多为高架或地面线路。地下站通常为-1 层站厅、-2 层岛式站台;高架站站厅在地面层,站台为岛式。因与国铁平行,换乘便捷。
  • 安特卫普(Antwerp):预地铁(Premetro)于 1975 年开通,连接斯海尔德河两岸。线路复杂,有三角形连接和 2015 年开通的东郊快线。中央车站与 Astrid、Diamant 站相连,形成枢纽。由于轨距标准限制,Astrid 和 Diamant 站采用双层站台设计。
  • 巴塞罗那(Barcelona):以长通道换乘著称,早期换乘站通道超过 100 米。原因包括早期线路分属不同公司、缺乏统一规划。1980 年后设计改进,L2 线为典范。近年来出现垂直换乘站(如 Vall d’Hebron),通过竖井连接高架平台。经典布局为-1 层站厅、-2 层侧式站台,近年趋向中央站台。著名的“巴塞罗那方案”为三站台双轨道设计,提升客流效率。
  • 柏林(Berlin):U-Bahn(地铁)与 S-Bahn(城市快铁)分属不同管理机构。U-Bahn 以地下为主,S-Bahn 多为地面或高架。早期线路靠近地表,站厅与站台直接连通。后期线路更深,设有站厅夹层。换乘站布局简单,岛式站台为主,站位接近地面。
  • 毕尔巴鄂(Bilbao):地铁 1、2 号线为新建,3 号线由 Euskotren 运营,沿旧铁路线改造。受地形影响,市中心站较深,靠近内尔比翁河;1 号线支线为地面站,沿原 Plentzia 铁路线。Zazpikaleak/Casco Viejo 和 Matiko 站为旧站改造,新隧道连接。Lutxana 和原 Bolueta 站为换乘设计典范。
  • 波士顿(Boston):所有线路历史悠久,部分为早期地下电车隧道改造。绿线仍为地下电车线。市中心站多为早期建造,设计特殊,如橙线部分站台错位,State 站橙线站台分层。地下站多靠近地表,如政府中心站绿线站台空间狭小。

总结: 该网页通过对比全球 10 余座城市的轨道交通车站设计,揭示了不同城市在地理条件、历史发展、运营模式影响下形成的多样化车站布局。从深埋地下到地面高架,从长通道换乘到垂直换乘,从早期电车遗产到现代系统整合,展现了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HN 热度 654 points | 评论 130 comments | 作者:tcumulus | 16 hours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238055

  • 日本的铁路系统,尤其是东京的 Shinjuku 站,是全球最繁忙的交通枢纽之一,日均客流量高达 360 万,其复杂程度远超多数城市。
  • 中国虽然拥有大量高铁路线和大型车站,如上海虹桥站和北京南站,但其单个通勤枢纽的客流量仍远低于 Shinjuku,且铁路系统高度集中化,与日本的多私铁网络模式不同。
  • 东亚和南亚的其他大城市如上海、 Mumbai 和 Kolkata 也拥有庞大的通勤客流,但与 Shinjuku 相比仍有数量级差距,且城市发展模式不同,难以完全复制日本模式。
  • 日本的高人口密度和高度集中的城市结构,使得东京的铁路枢纽系统在规模和效率上具有独特优势,这种集中化模式在其他地区难以复制。
  • 有观点指出,将日本作为唯一参考标准存在偏见,亚洲其他城市如中国和印度的铁路系统也应被更深入地研究和比较,不应只聚焦于 Shinjuku。
  • 有评论调侃在 Shinjuku 站乞讨可能比做软件工程师更赚钱,但随即被指出现实中存在法律禁止、支付习惯、入口众多等实际障碍,该想法不切实际。
  • 有用户质疑 3D 模型中垂直移动线条的坡度是否真实,认为其倾斜角度过陡,可能不符合实际地铁电梯或自动扶梯的设计标准。
  • 该 3D 模型在移动端的可操作性和视觉设计受到高度评价,体现了日本在科幻风格与城市空间可视化方面的艺术优势。
  • Shinjuku 站的复杂性体现在其超过 200 个出入口、多层结构和连接多个车站的地下通道,使得导航极具挑战性,甚至让经验丰富的旅客也会迷路。

Two Slice, a font that’s only 2px tall #

https://joefatula.com/twoslice.html

这是一个名为 “Two Slice” 的极简字体网页展示页面。该字体高度仅为 2 像素,却具备一定的可读性,适合在极小尺寸下使用。页面展示了大写和小写字母的不同变体,用户可根据个人偏好选择更易读的版本。字体还包含数字(虽不完全标准)和部分标点符号,适用于特定设计场景。该字体采用 CC BY-SA 许可协议,允许商业使用,但需注明作者。页面提供字体下载功能,用户可直接体验或在项目中使用。整体风格简洁,强调极简与实用的结合,适合对字体设计有特殊需求的开发者或设计师。


HN 热度 518 points | 评论 111 comments | 作者:JdeBP | 23 hours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236263

  • Joe Fatula 是《离开地球》游戏的创作者,同时开发了极小字体 Two Slice。
  • 存在一个专门研究小于 8x8 像素字体的亚文化,实际应用于小型 LED 显示屏等场景。
  • 1 像素高的字体虽然理论上存在(如摩尔斯电码),但更应被视为编码而非字体。
  • 使用颜色和子像素技术可以进一步压缩字体尺寸,提升极小字体的可读性。
  • 通过添加连字和动画支持,理论上可实现单像素显示任意字符,但实际可读性仍受限。
  • 某些极小字体(如 Two Slice)的可读性依赖于上下文和人类对字形的整体识别能力。
  • 人类在阅读极低分辨率文本时,能依靠上下文和词汇预测能力进行“解码”而非逐字识别。
  • 8x8 网格的 MIDI 控制器(如 Launchpad)常用于显示文字和图形,但受限于分辨率。
  • 2 像素高的字体在实际应用中仍具挑战,但其设计体现了极简主义与工程美学的结合。
  • 尽管极小字体难以阅读随机字符串,但在自然语言环境下仍具备一定的可读潜力。
  • 亚文化中存在多种超小字体,包括 3 像素高的字体,其设计用于特定硬件限制场景。

Myocardial infarction may be an infectious disease #

https://www.tuni.fi/en/news/myocardial-infarction-may-be-infectious-disease

一项由芬兰和英国研究人员共同开展的开创性研究首次提出,心肌梗死可能是一种感染性疾病。这一发现挑战了传统上认为心肌梗死仅由氧化低密度脂蛋白(LDL)引发的观点。

研究发现,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胆固醇沉积物可能长期潜伏着由细菌形成的无症状生物膜。这些细菌以凝胶状结构存在,被生物膜基质保护,难以被免疫系统识别,也无法被抗生素渗透。在病毒或其他外部刺激下,生物膜可能被激活,导致细菌增殖并引发炎症反应。

炎症会削弱斑块纤维帽的稳定性,最终导致斑块破裂、血栓形成,进而引发心肌梗死。研究人员在动脉组织中检测到多种口腔细菌的 DNA,并开发出针对这些细菌的抗体,成功证实了生物膜的存在。在心肌梗死病例中,还观察到细菌从生物膜中释放,引发免疫反应和炎症。

该研究基于来自猝死个体及接受动脉手术患者的组织样本,由坦佩雷大学、奥卢大学、芬兰卫生与福利研究所及牛津大学联合完成。研究获得欧盟及芬兰多个基金会资助,相关成果发表于 2025 年 8 月 6 日《美国心脏协会杂志》。

这一发现为心肌梗死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开辟了新路径,未来或可通过疫苗接种预防冠状动脉疾病和心肌梗死。


HN 热度 483 points | 评论 167 comments | 作者:DaveZale | 1 day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235648

  • 该研究仅发现约 40% 的心脏病患者动脉斑块中存在特定细菌 DNA,相关性较弱,尚不足以支持“心肌梗死是传染病”的结论。
  • 研究样本仅来自因心脏病去世或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缺乏健康人群的对比数据,无法判断细菌存在是否为普遍现象。
  • 将研究结果夸大为“心肌梗死是传染病”属于媒体误导,实际研究仅提出一个值得进一步探索的假设。
  • 类比指出,若仅因心梗患者近期摄入大量糖就断言“糖导致心梗”,逻辑同样 flawed,说明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
  • 研究发现特定细菌(如口腔链球菌)与严重动脉粥样硬化及心梗死亡显著相关,具有潜在机制研究价值。
  • 该研究的真正贡献在于识别出可能参与心梗机制的特定细菌,并开发了相关抗体,为后续研究提供方向。
  • 若细菌在斑块中起直接作用,可能带来新治疗策略,如抗病毒预防或患者隔离管理,具有临床转化潜力。
  • 但目前证据尚不足以支持大规模使用抗生素预防心梗,尤其对已存在心血管风险的人群。
  • 抗生素滥用会破坏肠道菌群,加剧健康问题,且可能加速耐药菌的产生,风险远大于潜在收益。
  • 心梗成因复杂,涉及遗传、饮食、生活方式等多重因素,不能简单归因于单一因素如细菌或糖分。
  • 高度加工的植物油和精制糖可能通过引发氧化应激和慢性炎症,成为动脉损伤的根源,细菌可能是继发结果。
  • 尚无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直接证明植物油会引发人体炎症,现有证据多为机制推测。
  • 从因果逻辑看,将细菌存在归因于心梗是错误的,如同认为火灾现场有消防车就该摧毁消防车。
  • 小的 p 值仅表示统计显著,不代表相关性强,不能误读为“强相关”。
  • 该研究发现的细菌与心梗死亡相关,但尚需在更广泛人群中验证其因果关系。

EPA Seeks to Eliminate Critical PFAS Drinking Water Protections #

https://earthjustice.org/press/2025/epa-seeks-to-roll-back-pfas-drinking-water-rules-keeping-millions-exposed-to-toxic-forever-chemicals-in-tap-water

美国环保局(EPA)宣布将不再维护去年制定的针对 PFAS“ forever chemicals”(永久化学品)的饮用水保护规定,试图撤销对四种 PFAS 化学物质——GenX、PFHxS、PFNA 和 PFBS 的监管标准。同时,EPA 还计划将 PFOA 和 PFOS 的合规期限从 2029 年延长至 2031 年,推迟两年。

这一举动引发环保组织强烈批评。Earthjustice 与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等机构指出,EPA 的行为违反了《安全饮用水法》中禁止削弱已确立水质标准的“防倒退”条款,实质上是绕开法律限制,试图为化工企业和水务公司减轻监管压力。

PFAS 是一类广泛用于消费品和工业产品的持久性化学物质,具有极强的环境滞留性和生物累积性,即使极低剂量暴露也与肾癌、睾丸癌、肝肾损伤、激素紊乱及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损害密切相关。目前全美约有 2 亿人饮用水受到 PFAS 污染。

2023 年 3 月,EPA 提出对六种 PFAS 进行监管;2024 年 4 月,正式发布最终规则,确立了针对五种 PFAS 的单独限值及四种 PFAS 混合物的限值,并要求供水系统监测并公开合规情况,给予最长五年的合规期至 2029 年。该规则是美国首次设立全国性 PFAS 饮用水标准,被视为应对公共健康危机的重要一步。

Earthjustice 代表多个社区组织(如 Buxmont 安全用水联盟、清洁卡普费尔河等)已介入诉讼,联合 NRDC 共同捍卫这些合法制定的饮用水标准,反对由化工企业与水务协会提起的推翻诉讼。

环保律师强调,保护公众健康不应让位于行业利益,必须坚持法律底线,继续在法庭上捍卫这些必要且科学合理的标准。


HN 热度 356 points | 评论 421 comments | 作者:enraged_camel | 9 hours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239803

  • 美国环保局(EPA)试图撤销部分 PFAS 饮用水保护规定,主要原因是此前部分法规因未遵循《安全饮用水法》规定的公众咨询程序而面临法律挑战,因此选择撤回这些存在程序瑕疵的法规以减少诉讼风险。
  • 有观点认为,此举并非单纯出于法律程序考虑,而是出于政治考量,现任 EPA 负责人曾长期支持反 PFAS 政策,但其所在政府整体奉行反监管立场,因此撤回规定是为在政治上保持平衡。
  • 有人指出,EPA 并未启动正式的行政程序来重新建立新法规,说明其撤回规定是基于原则性立场,所谓“行政错误”只是借口。
  • 有评论认为,这一系列政策变动可被理解为一种系统性削弱美国国家能力的策略,旨在为权力集中和私有化创造条件,使少数精英阶层通过控制关键资源获取更大利益。
  • 有人从现实主义角度分析,政府职能的削弱将导致私营企业通过提供污染治理技术(如净水设备)获得巨额利润,而成本则由公众承担,从而实现“利润私有化、成本社会化”。
  • 也有观点认为,部分政策变动源于政治腐败,即企业通过资金支持政客,换取政策倾斜,但这种行为本质上是制度性腐败,而非个别违法。
  • 有人指出,许多政治代表年龄较大,对饮用水安全等民生问题缺乏切身感受,因此对相关法规缺乏关注。
  • 有实际案例表明,安装 PFAS 过滤系统后,水费上涨约 25%,但多数居民仍选择饮用过滤水,说明公众对水质安全有较高需求,但对成本敏感。
  • 有数据指出,美国仅有约 25% 的人口直接饮用自来水,多数人依赖瓶装水或家用过滤设备,这使得部分人认为严格监管可能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 有人提出,应将基本用水量(如前 N 单位)免费提供,超出部分按阶梯收费,通过高用量用户补贴低用量用户,实现公平与可持续。
  • 有评论强调,水体污染具有跨区域特性,因此仅靠地方或州级管理难以有效应对,必须有统一的国家标准。
  • 有人指出,加拿大虽无全国性强制饮用水法律,但各地区仍依据国家指南执行,说明国家层面的指导性标准仍具价值。
  • 有人讽刺地提出,若完全取消清洁水法规,停止水处理,可大幅降低水费,但这显然不可取,凸显监管的重要性。
  • 有观点认为,市场机制无法解决外部性问题,若完全依赖市场选择,消费者可能因信息不对称而被迫选择低成本但高污染的产品,最终损害公共健康。

The case against social media is stronger than you think #

https://arachnemag.substack.com/p/the-case-against-social-media-is

这篇文章由 Nathan Witkin 撰写,主要是对 Dan Williams 关于社交媒体的观点进行回应和反驳。Williams 在他的文章中声称,针对社交媒体的批评,尤其是在政治和认知方面的影响,往往被过分夸大了。然而,Witkin 认为反对社交媒体的理由实际上被低估了,特别是其对美国政治的影响。

文章分为几个部分,以下是详细总结:

  1. ** 引言 **:Witkin 指出,虽然他在某些方面与 Williams 的观点相似,但他希望展示社交媒体对政治,尤其是政治极化的负面影响。Witkin 认为,社交媒体可能在某些方面并未显著影响政治极化,但这并不意味着其没有其他严重的负面影响。他提到自己将提出一种 “精英激进化理论”,以解释社交媒体在政治中的作用。

  2. **Williams 的论据 **:Williams 列出了四个主要的论点,来支持他关于社交媒体对政治极化影响有限的观点:

    • 极化趋势早在社交媒体出现之前就已开始,根源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60 年代。
    • 在使用社交媒体和互联网最少的 65 岁以上群体中,极化的增长最为显著。
    • 在多个社交媒体普及的国家中,极化趋势存在差异。
    • 高质量的实验研究显示,社交媒体使用与个人极化之间的联系微乎其微。
  3. ** 反驳 “哦,真的吗?”**:Witkin 对 Williams 的论点提出质疑,认为这些证据的说服力并不如表面看起来那样强。特别是关于极化的数据显示,自 2010 年以来的数据相对较少,难以得出明确结论。他强调,社交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可能导致了对老年群体的极化影响,即便他们使用社交媒体的频率较低。Witkin 还指出,社交媒体的社交性质意味着其影响会在不同人群间产生溢出效应,因此不能简单地将其对某一群体的影响忽视。

  4. ** 反驳 “那又怎样?”**:即使 Williams 的反驳是有效的,Witkin 认为这也只是表明我们应对此问题持谨慎态度,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放心。他指出,社交媒体的危害不仅仅体现在情感极化上,还有其他许多方面。例如,许多公众人物(如 AOC 和 Obama)对社交媒体的批评,认为其对民主和社会信任的破坏不可忽视。

总之,Witkin 在文章中提出,尽管社交媒体的影响可能没有 Williams 所认为的那么直接和显著,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其潜在的负面影响。他呼吁对社交媒体的影响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讨论,而不是简单地将其视为 “商业 as usual”。


HN 热度 329 points | 评论 270 comments | 作者:ingve | 1 day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234323

  • 政治人物需要争取选票,因此会努力吸引中间选民,同时避免过度激化对立。
  • 影响者依赖高互动率维持影响力,倾向于制造情绪化内容以提高用户留存。
  • 当前社会极化现象加剧,部分政治人物和政党更注重激发极端支持者的热情而非寻求共识。
  • 一些政治组织将社区参与视为形式主义,缺乏真正推动共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机制。
  • 政治极化已成为明确战略目标,各方公开追求极端支持者而非广泛民意。
  • 小型政党为获得关注和选票,更倾向于迎合极端观点以获取可见度。
  • 社交媒体对公共话语的负面影响被忽视,过度聚焦于如何利用平台而非反思其社会后果。
  • 气候变化议题虽受关注,但实际政策选择仍以能源开发为主,而非生活方式的实质性改变。
  • 两党在能源政策上存在根本分歧,一方推动化石能源开发,另一方则系统性削弱可再生能源发展和气候监管。
  • 美国石油自给能力受限于炼油基础设施,单纯增加开采无法解决进口依赖问题。
  • 现实中消费主义文化盛行,过度包装和一次性用品泛滥,反映出环保意识与行为脱节。
  • 电商配送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比个人驾车购物更节能,但公众对此认知不足。

Pass: Unix Password Manager #

https://www.passwordstore.org/

pass 是一个遵循 Unix 哲学的标准化 Unix 密码管理工具,旨在让密码管理简单、高效且符合命令行使用习惯。

所有密码以 GPG 加密的文件形式存储在 ~/.password-store 目录中,文件名即对应网站或资源的名称。用户可自由组织文件夹结构,使用标准命令行工具进行管理,如复制、移动、同步等。

主要功能包括:

  • 列出所有密码:pass
  • 查看密码:pass Email/zx2c4.com
  • 复制密码到剪贴板(自动清除):pass -c Email/zx2c4.com
  • 添加密码:pass insert Business/cheese-whiz-factory
  • 生成随机密码:pass generate Email/jasondonenfeld.com 15
  • 编辑密码:pass edit pass-name
  • 删除密码:pass rm Business/cheese-whiz-factory

支持多行密码或附加信息(如用户名、安全问题、URL 等),通过 --multiline 参数实现。剪贴板仅复制第一行(即主密码),保留其他信息在文件中。

可将密码库初始化为 Git 仓库,通过 pass git initpass git pushpass git pull 实现跨设备同步。

安装方式多样,支持主流 Linux 发行版(如 Ubuntu、Fedora、Arch)、macOS(Homebrew)、FreeBSD 等,也可通过源码编译安装。

数据组织灵活,无强制格式。推荐方案是将密码放在第一行,后续行存放附加信息;也可使用文件夹分文件存储不同信息,或使用元文件(如 .meta)管理附加数据。

支持扩展机制,用户可安装第三方扩展,如:

  • pass-otp:支持一次性密码(OTP)
  • pass-import:从其他密码管理器导入数据
  • pass-tomb:与 Tomb 加密容器集成
  • pass-update:简化密码更新流程

pass 以简洁、可扩展、与 Unix 工具链无缝集成著称,是追求安全、自由与自动化密码管理用户的理想选择。


HN 热度 305 points | 评论 165 comments | 作者:Bogdanp | 24 hours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236079

  • pass 的数据结构是无序的,导致在脚本中处理用户名和密码时需要自行解析,缺乏通用性。
  • pass generate 命令默认会覆盖整个文件内容,若文件中包含密码以外的信息(如密保问题答案),会导致数据丢失。
  • 由于所有数据都是加密的,使用 git diff 无法直接查看历史变更内容,审查和恢复历史版本较为困难。
  • pass 的名称容易与其他工具混淆,导致在搜索引擎中难以找到相关信息。
  • pass 的部分核心操作(如跨设备同步)缺乏清晰文档,用户需要自行摸索配置细节。
  • pass 依赖 GPG,安装和跨平台部署(如在 aarch64 NAS 上)较为困难,且 GPG-agent 存在使用上的不便。
  • pass 在 Android 平台体验差,官方包长期未维护,F-Droid 也未收录替代版本,界面操作繁琐。
  • pass 的目录结构虽灵活,但缺乏统一标准,导致不同工具(如 browserpass)之间存在兼容性问题。
  • 通过自定义目录结构(如按网站分类存放用户名、密码、邮箱等)可提升可管理性,但元数据未加密存在安全隐患。
  • 通过配置 .gitattributes 和 git diff driver,可实现加密文件的文本差异对比,提升历史审查能力。
  • 使用 git log 和 git checkout 可有效追踪和恢复密码变更记录,无需依赖解密后的 diff。
  • pass 的默认约定是密码放在第一行,用户名放在第二行,其余内容为自由文本,但该约定未被严格遵循。
  • pass generate 命令的 -i 参数可仅替换第一行的密码,避免覆盖其他信息,是解决数据丢失的有效方法。
  • pass 的设计允许用户自定义结构,如将不同信息拆分为独立文件,提高灵活性。
  • pass 的加密机制基于 GPG,而 GPG 正在被一些组织逐步淘汰,转向更简洁的加密工具(如 age)。
  • 有替代方案如 gopass,支持 pass 兼容且可集成 age,但目前仍缺乏 Android 平台的官方包。
  • 有开发者基于 pass 构建了新工具 passworth,使用加密 SQLite3 存储数据,支持结构化查询,但需在文档中说明使用 SQLCipher。

Repetitive negative thinking associated with cognitive decline in older adults #

https://bmcpsychiatry.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888-025-06815-2

本研究为一项横断面研究,旨在探讨重复性负面思维(RNT)与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之间的关系。研究纳入 2023 年 5 月至 11 月期间在医院就诊的 424 名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通过《持续性思维问卷》(PTQ)评估 RNT 水平,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认知功能。

研究结果显示,将 RNT 总分分为四分位后,调整所有协变量后,Q3 组和 Q4 组的受试者认知评分显著低于 Q1 组(Q3:β = -0.180,95%CI -2.849~-0.860;Q4:β = -0.164,95%CI -2.611~-0.666),表明 RNT 水平越高,认知功能越差。

亚组分析进一步发现,年龄在 60~79 岁、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上的人群中,高 RNT 水平与认知功能下降的关联更为显著。

研究结论指出,社区居住的老年人中,RNT 与认知功能呈负相关。但需开展多中心、长期队列研究,进一步揭示 RNT 与认知功能衰退之间的潜在机制。


HN 热度 265 points | 评论 117 comments | 作者:redbell | 11 hours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239085

  • 重复的负面思维可能与老年人认知衰退有关,但这种关联不等于因果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 老年人因身体机能下降、记忆力减退而产生负面情绪是正常反应,不应被忽视。
  • 无法完全控制思维的出现,但可以训练自己不陷入负面思维的循环。
  • 抑郁情绪可能是认知能力下降的结果,而非原因,尤其在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中更为明显。
  • 一些研究显示长期抑郁可能增加患痴 dementia 的风险,脑部结构变化可能在疾病前数年就已出现。
  • 媒体常将相关性误读为因果性,实际研究仅发现关联,尚无明确因果证据。
  • 面对不可逆的脑部疾病,产生负面情绪是合理反应,不应被简单归咎于心理问题。
  • 接受现实、保持社区联系、参与服务和培养谦逊心态有助于缓解负面思维。
  • 认知行为疗法(CBT)和接纳与承诺疗法(ACT)对减少负面思维有效,但非药物。
  • 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冥想、正念练习等可作为调节负面思维的手段。
  • 现代社会的舒适环境使人们对积极反馈的敏感度降低,负面刺激更易被放大。
  • 人类大脑天生偏向负面预测,这是进化中为应对生存威胁而形成的机制。
  • 童年创伤或持续性创伤会改变大脑对威胁的反应模式,导致过度负面思维。
  • 现代育儿方式的改变和社区支持的缺失,可能加剧了心理问题的普遍性。
  • 技术进步掩盖了社会心理问题,使人们难以察觉其深层根源。

RIP pthread_cancel #

https://eissing.org/icing/posts/rip_pthread_cancel/

在 curl 8.16.0 版本中,开发者尝试引入 pthread_cancel() 来取消阻塞的 getaddrinfo() 调用,以实现非阻塞 DNS 解析。该方案通过创建独立线程执行 getaddrinfo(),并在需要时取消线程以避免阻塞或线程堆积。

然而,发布后发现该方案存在严重内存泄漏问题。原因在于 getaddrinfo() 在解析过程中会读取 /etc/gai.conf 配置文件,而 fopen() 等文件操作是线程取消点(cancelation point)。当线程在读取配置文件时被取消,已分配的 DNS 解析结果内存无法正确释放,导致内存泄漏。

更严重的是,如果后续再次调用 getaddrinfo() 且返回多个地址,会再次尝试读取配置文件,从而重复触发泄漏。glibc 的实现并未针对线程取消场景设计内存安全机制,使得此类问题难以避免。

最终,项目决定放弃 pthread_cancel() 方案,回滚相关代码(见 #18540)。开发者承认,尽管该方案理论上可行,但实际中存在不可控的资源泄漏风险,无法接受。

目前建议使用 c-ares 作为替代方案,其支持非阻塞 DNS 解析且无需线程,但功能上无法完全替代 glibc 的全部特性。DNS 解析依然是复杂且容易出错的领域。


HN 热度 230 points | 评论 100 comments | 作者:robin_reala | 1 day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233713

  • 作者感谢 Stefan 快速承认并解决了问题,内部应用通过每日更新 libcurl 版本,常能提前发现新问题。
  • 异步 DNS 解析方法因平台而异,包括 Windows/Xbox、macOS/iOS、Linux(glibc)、Android 和 PS5 的特定 API。
  • OpenBSD 和 FreeBSD 也提供了异步 DNS 解析接口,但 FreeBSD 缺乏取消操作的机制。
  • 建议使用专门的库如 c-ares 来处理异步 DNS 解析,因其成熟且维护良好。
  • c-ares 在 iOS 和 Android 上存在兼容性问题,可能触发网络权限弹窗或与某些 VPN 应用冲突。
  • 有公司选择在 iOS 和 Android 上为 libcurl 构建线程化 DNS 解析器以解决兼容性问题。
  • 应将 getaddrinfo_a 的相关信息补充到 GitHub 问题中,以提高透明度和可参考性。
  • getaddrinfo 缺乏标准化的超时设置,尽管可以通过配置文件在 Linux 上设置,但应由调用代码控制。
  • POSIX 标准演进缓慢,导致 getaddrinfo 无法快速引入超时功能。
  • 大多数 Unix/C 系统调用不支持超时,如文件打开、读写和关闭操作,这与 getaddrinfo 的阻塞特性相似。
  • 使用 socket API 直接实现非阻塞 DNS 解析是可行的,但需自行处理缓存、NSS 兼容性等问题。
  • 文件 I/O 操作在理论上并非真正阻塞,其延迟主要来自磁盘访问和内核调度,但与网络操作的不可控性不同。
  • 网络请求的延迟受外部系统影响大,难以预测,而文件 I/O 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可预测的。
  • 在数据中心环境中,网络延迟可能低于磁盘延迟,因此对阻塞操作的判断需更精细。
  • 页面错误和内存分页是导致程序停滞的重要因素,需要对线程执行进行更精细的控制。
  • “慢设备”在 POSIX 中指不可预测的延迟,而非带宽高低,管道读写可能长时间阻塞,因此可被中断。
  • 磁盘和磁带的寻道时间具有不确定性,但磁盘通常仍被视为可预测设备,而管道则更不可控。

If my kids excel, will they move away? #

https://jeffreybigham.com/blog/2025/where-will-my-kids-go.html

作者 Jeffrey P. Bigham 是一位在匹兹堡卡内基梅隆大学任教的计算机科学教授,他成长于俄亥俄州一个偏远小镇,亲身经历了“人才外流”现象——许多同龄人离开家乡去外地求学工作。尽管自己已离开故乡,但因匹兹堡拥有世界顶尖的计算机科学教育资源,他仍能与家乡保持紧密联系,孩子们也常回乡探亲、参与家庭生活。

他指出,过去几十年,美国一直是全球顶尖人才聚集地,优秀学生可以安心来美学习并留在当地发展。他本人曾指导来自约 10 个国家的博士生和博士后,这些学生毕业后大多选择留在美国,进入高校或科技公司。然而近年来,国际学生对赴美求学和留美的信心明显下降。

这种担忧源于一系列事件:学生因表达对加沙人道危机的关切被街头拦截;研究生因轻微移民违规被监禁;签证申请过程更加不确定;甚至有学生身份被用作攻击顶尖大学(如哈佛)的政治筹码。尽管多数事件最终会解决,但造成的恐惧和不安全感却长期存在。

作者担心,这些政策和环境变化可能导致全球顶尖科研中心逐渐转移出美国。一旦人才集聚地外移,未来他的孩子若成为领域顶尖人才,也可能被迫离开家乡,远离家庭。这不仅影响个人命运,更将改变下一代与故乡的联系。他强调,这些看似遥远的问题,其实与他个人生活息息相关——关乎孙子辈是否还能常回农场、与家人团聚。


HN 热度 228 points | 评论 125 comments | 作者:azhenley | 23 hours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236411

  • 该文章写得简洁有力,以客观冷静的方式提出问题,既避免了敌意又清晰表达了核心观点,值得更多类似优质评论。
  • 部分人对外国学生进入美国学校持排斥态度,认为他们占用了本应属于美国学生的资源,这种心态令人遗憾。
  • 若外国学生因美国教育体系的衰落而不再愿意来美留学,那将是对美国教育声誉的更大打击。
  • 尽管需要客观表达观点,但当前环境对许多人造成了深刻的情感冲击,这种情绪不应被忽视。
  • 政治手段若以制造恐惧为目的,本质上是一种对个体尊严的侵犯,而非正当的治理行为。
  • 面对政治操纵,情绪化反应反而会助长对方的气焰,理性克制的回应才是赢得民心的关键。
  • 政治斗争需要简单易懂、易于传播的核心论点,而非复杂冗长的说辞,这样才能有效打动普通民众。
  • 特朗普在 2016 年竞选中以“邮件门”作为主要攻击点,配合“让美国再次伟大”和“建墙”等口号,成功吸引选民。
  • 选民支持特朗普不仅基于具体政策,更源于对政治人物长期未能兑现承诺的不满,以及对“真正行动者”的期待。
  • “枪支管制”是共和党长期使用的煽动性话题,但现实中并未真正推动相关立法,更多是用于激发选民情绪。
  • 一些极端言论如“对无家可归者采取暴力手段”或“限制跨性别者持枪”虽未被主流采纳,但反映了部分选民的极端倾向。
  • 选民对政策的期待与政客实际作为之间存在巨大鸿沟,特朗普正是利用这一矛盾成功上位。
  • 两党在贸易、政府规模、执法方式等议题上长期共识,导致选民对现状不满,为特朗普的反建制形象提供了土壤。

Writing an operating system kernel from scratch #

https://popovicu.com/posts/writing-an-operating-system-kernel-from-scratch/

本文介绍了一位开发者使用 Zig 语言从零开始编写一个基于 RISC-V 架构的极简时间共享操作系统内核的实践过程。该内核属于“unikernel”类型,将应用程序代码与内核直接链接成单一可执行文件,避免了复杂的运行时加载机制。

项目目标是实现一个单核环境下的多线程时间片调度系统,支持静态定义线程、用户态运行、系统调用和定时器中断驱动的上下文切换。所有线程在用户模式(U-mode)下运行,通过系统调用与运行在监督模式(S-mode)的内核交互。

文章强调使用现代工具链和 RISC-V 架构的优势:RISC-V 结构清晰、易于理解,且在教育和实际系统中广泛应用。相比传统 C 语言,Zig 语言简化了交叉编译环境的搭建,无需复杂安装,提升了实验的可复现性。

核心实现包括:

  • 利用 OpenSBI 作为 SBI 层,处理控制台输出和定时器中断;
  • 通过中断机制实现定时器驱动的时间片轮转;
  • 每个线程拥有独立的栈空间,寄存器状态(如 x0-x31 和部分 CSR)在上下文切换中被保存和恢复;
  • 使用中断栈约定,实现安全的中断处理与上下文切换;
  • 内核与用户空间通过权限层级隔离,确保安全性。

代码结构清晰,包含启动汇编、主内核逻辑、S-mode 中断处理程序和用户线程实现。最终可通过 QEMU 模拟器运行该内核。

文章适合对操作系统、系统编程、RISC-V 架构和低级系统软件感兴趣的读者,特别是计算机体系结构和系统软件课程的学生。项目代码已开源,可作为学习操作系统原理的实践参考。


HN 热度 215 points | 评论 44 comments | 作者:Bogdanp | 7 hours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240682

  • 写一个从零开始的操作系统内核是一项令人印象深刻的技术挑战,尽管其技术路径早已被广泛探索。
  • 该项目是作者在本科操作系统课程中的练习重做,旨在通过 RISC-V 架构和 Zig 语言进行实验性学习。
  • 该项目虽粗糙但具有教育意义,适合初学者周末动手实践,帮助理解操作系统和计算机架构的基础知识。
  • 有用户推荐《1000 行代码写一个操作系统》项目,用 Zig 语言实现,体验良好。
  • Linux 最初被 Linus Torvalds 称为“只是爱好项目”,但最终发展成全球广泛使用的开源系统。
  • Linus Torvalds 曾幽默地称 Linux 为“所有终端模拟器的 GNU Emacs”,暗示其功能全面。
  • 有人认为写一个能运行的多任务内核并不难,只要具备一定智能和毅力,尤其在 RISC-V 上已有大量参考资料。
  • 也有观点指出,尽管技术上可行,但真正能完成此类项目的人在毕业生中占比极低,尤其在部分国家的高校教育质量令人担忧。
  • 有人质疑澳大利亚高校毕业生的实际能力,认为其教育标准偏低,部分毕业生甚至不了解基本概念。
  • 有建议推荐《os.phil-opp.com》作为学习操作系统开发的现代资源,优于过时的书籍。
  • 《现代操作系统》(Modern Operating Systems)作者 Andrew Tanenbaum 的著作被广泛认可为顶级教材。
  • 有人提议设立“科技写作名人堂”,以表彰 W. Richard Stevens、Andrew Tanenbaum 等杰出技术作家。
  • 有人指出,GNU 项目在 1984 年启动,其开发工具链为 Linux 的最终成功奠定了基础。
  • Linux 的 GPL 许可证在驱动支持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促使企业更倾向于将驱动代码开源,而非私有化。
  • 尽管早期 Linux 商业支持稀少,但其许可证设计促进了生态的协作与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