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9 24 HackerNews

2025-09-24 Hacker News Top Stories #

  1. 九十年人生教会我的九件事:作者总结了九大人生智慧,包括自我建构、保持清醒、换位思考、默认幸福、永恒视角稀释焦虑、警惕自我欺骗、直视死亡、承认运气的重要性以及珍惜已有的事物。
  2. 删除来自伊朗的用户:伊朗软件工程师Avestura讲述了美国制裁下伊朗用户在技术服务上的遭遇,呼吁技术公司以更人性化方式处理法律限制。
  3. 始终邀请安娜:故事传达了善意的重要性,亚历克西坚持邀请内向的安娜,让她感到被接纳和关心。
  4. Qwen3-Omni:阿里云推出的原生多模态大模型,支持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输入形式,并能实时生成自然语音响应。
  5. Libghostty 即将到来:Mitchell Hashimoto宣布开发libghostty,一个跨平台终端模拟器库,旨在标准化终端模拟功能。
  6. Go 已添加 Valgrind 支持:Go语言在运行时添加Valgrind工具支持,以增强内存管理和调试能力。
  7. 智能CD命令工具Zoxide:一款智能cd命令替代工具,根据使用频率自动记忆常用目录,提升命令行工作效率。
  8. 无关房友合租的限制:探讨了美国非亲属合租的法律限制及其对低收入住房选项的影响。
  9. 无关房友合租的限制:文章分析了美国限制非亲属合租的政策及其背后的历史和社会因素。

Nine things I learned in ninety years #

http://edwardpackard.com/wp-content/uploads/2025/09/Nine-Things-I-Learned-in-Ninety-Years.pdf

《九十年人生教会我的九件事》——爱德华·帕卡德 中文摘要

  1. 自我建构 人必须“自立法度”,用一套普世的德性框架(善=带来幸福,恶=带来痛苦)把欲望、冲动整合成统一人格;否则就会被各种零碎冲动牵着走。哪怕你统一而坚定,若缺德,也只是高效自毁。
  2. 保持清醒 作者把浑浑噩噩比作“梦游”:不明目的、不顾后果。历史上一次大战的决策者集体梦游,个人也会在感情、事业里重蹈覆辙。解药是“当下觉知”,像佛陀一样全天候清醒,不依赖特殊信仰。
  3. 换位体察 开口或行动前,先猜对方在想什么、感受如何。作者因一句自以为聪明的玩笑得罪长辈,几十年后仍汗颜。培养“心智理论”——想象他人心智——能减少踩雷,也让自己更得人助。
  4. 把幸福设成默认值 达赖喇嘛的帖子点醒他:日常守住“爱、尊重、责任”,无需复杂修行,就能把“平静 + 喜悦”变成常态。给出去的温度比收到的温度更重要;越主动温暖,越先受益。
  5. 用“永恒视角”稀释焦虑 斯宾诺莎、佛教、罗素都劝人跳出自我中心,把镜头拉远到宇宙尺度。得失、生死被稀释,内心生出“不执著的欢喜”。并非躺平,而是“积极但不焦虑”,像登山未见雪豹,仍觉全程皆景。
  6. 警惕自我欺骗 确认偏误、情绪滤镜、群体回音室会让聪明人把谎言编织得天衣无缝。作者承认无法根除自欺,只能设置“警报”:主动寻找反例、欢迎异见、常念“确定感 ≠ 确定性”。
  7. 直视死亡 斯多葛派天天想死,斯宾诺莎却主张“少想死,多扩生命”。方法仍是永恒视角:把兴趣逐渐扩展到更大、更非个人的领域,让“我”的边界消融,死亡就不再恐怖。临终前仍种白菜、聊天气,是最高贵的潇洒。
  8. 承认运气权重 基因、家庭、时代、偶然事件决定九成起跑线。越幸运越需谦逊与慷慨;越背运越需自我慈悲与倔强。别把成功全归因努力,也别把他人失败全归因懒惰。
  9. 珍惜已拥有的 动态进取之余,停一秒数数手中筹码:健康、亲情、阳光、还能用的身体。人常在失去后才放大其价值,提前意识到“已拥有”本身就是持续幸福的暗码。

HN 热度 867 points | 评论 331 comments | 作者:coderintherye | 21 hours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342364

  • 年长者因经历丰富而拥有深刻的人生智慧,与他们建立真诚友谊能带来宝贵的指导和视角。
  • 经验通过反复经历相同问题而转化为智慧,90 岁的人往往经历过多次人生起伏。
  • 年长者不仅自己经历成败,也见证了亲友和同事的兴衰,这种观察提供了更全面的洞察。
  • 人生中许多境遇受运气影响,如出身、基因、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这是无法控制的。
  • 将成功归因于运气虽显谦逊,但可能过于简单化,忽略了历史与集体努力的积累。
  • 更积极的视角是将命运中的机遇视为可以主动把握的“机会”,而非被动接受的运气。
  • 个人选择对整体社会的“幸运”程度有影响,若人人考虑他人利益,社会整体将更“幸运”。
  • 一个社会若多数人选择利他,会创造更多偶然的积极结果,而非负面意外。
  • 个体的善行虽可能被“搭便车”者利用,但集体层面的正向选择能提升整体运气概率。
  • 真正的幸运是努力、准备与机遇的结合,缺乏准备的人即使机会来临也无法把握。
  • 社会常误判成功者为最努力或最聪明,忽视外部因素对成败的影响,这是“公正世界谬误”。
  • 既要承认努力的价值,也要保持谦逊,理解成功与失败都受内外因素共同作用。

Delete FROM users WHERE location = ‘Iran’; #

https://gist.github.com/avestura/ce2aa6e55dad783b1aba946161d5fef4

这是一篇由伊朗软件工程师 Avestura 撰写的个人博客文章,以幽默而沉重的笔调讲述了自己在国际技术生态中因国籍和地理位置遭遇的种种歧视与限制。

文章开篇以一句“DELETE FROM users WHERE location = ‘IRAN’;”作为讽刺性标题,暗示了数字世界中对伊朗用户的系统性排斥。

作者回顾了多个真实经历:

  • 微软删除了其在 Microsoft Store 发布的开源项目 EyesGuard,并封禁账号,邮件申诉无果,推测原因与美国对伊朗的制裁有关。
  • Notion 因制裁政策彻底删除了所有伊朗用户的数据,尽管作者曾联系客服解释,对方承认原因但拒绝恢复数据。
  • Hacker News 上,作者因 IP 地址被屏蔽,看到提示“伊朗 IP 被屏蔽,因你们支持俄罗斯无人机袭击平民”,虽发信澄清伊朗民众与政府立场无关,但未获回复。
  • GitHub 曾一度禁止伊朗用户访问私有仓库,后通过获得美国政府许可恢复服务;而 GitLab 则至今未解封,即使公共仓库也无法访问。
  • 其他被封锁的服务还包括 AWS、GCP、Azure 等云平台,Coursera、Udemy 等教育平台,以及 Stripe、PayPal 等支付工具。

作者指出,这些公司并非出于恶意,而是被迫遵守国际制裁规则。但他强调,技术背后的“人”不应被简单地以地理位置划分为“可访问”或“不可访问”。

文章最后反思:当有一天自己也拥有权力去限制某一群体时,应更加谨慎,多一分同理心。他提醒开发者,面对法律限制时,或许可以考虑返回更人性化的 HTTP 状态码如 451(Unavailable For Legal Reasons),而非冷冰冰的 403 Forbidden。

文末强调:本文并非呼吁解除对伊朗的制裁,而是表达对伊朗普通民众的立场——他们才是专制政权的受害者,而非支持者。作者本人坚定支持乌克兰,反对俄罗斯侵略,并对国内的抗争者深表同情。


HN 热度 857 points | 评论 718 comments | 作者:avestura | 18 hours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343108

  • 美国公司若与伊朗人交易,可能面临高达 100 万美元罚款及 20 年监禁,因此公司会迅速切断与伊朗用户的联系以规避法律风险。
  • 尽管存在 OFAC 的通用许可证或可申请许可证,但因伊朗市场无实际商业利益且风险极高,法律团队通常会采取保守立场,导致服务被屏蔽。
  • 企业内部缺乏来自业务方的推动,难以挑战法律部门的保守决策,最终导致对伊朗用户的服务被阻断。
  • 有观点指出,伊朗政府并未删除用户数据,真正执行删除的是 GitHub 等平台,这表明问题出在平台合规政策而非政府行为。
  • 尽管 GitHub 已获得 OFAC 许可,但微软等公司可能因政治敏感性(如涉及 ICC 调查)而难以获得类似许可,且面临负面舆论风险。
  • 有人指出,将伊朗政府称为“哈马斯最大支持者”存在夸大,且混淆了国际刑事法院(ICC)与国际法院(ICJ)的职能,两者在管辖权和程序上存在本质区别。
  • 有评论认为,将无法访问 GitHub 与纳粹迫害相提并论是不恰当的,两者性质完全不同,不应类比。
  • 有人强调,尽管个人可能关心伊朗问题,但面对联邦监狱风险,大多数人会选择自保,而非为理想牺牲。
  • 也有观点认为,真正关心问题的人应通过合法途径推动政策改变,而非以身犯险, martyr 自己无法带来实质改变。

Always Invite Anna #

https://sharif.io/anna-alexei

文章讲述了一段大学初期的友情故事,核心围绕着一位名叫安娜的内向女生展开。她性格安静、自律,总是拒绝朋友每周五晚上的聚会邀请,理由是需要学习或不想出门。尽管如此,朋友中只有亚历克西始终坚持每次聚会都邀请她。

作者好奇亚历克西为何如此执着,亚历克西回答:“我知道她总会拒绝,但邀请她,是为了让她始终感到被包含在群体中。”

多年后,作者与安娜重逢,得知她当时在异乡感到孤独,非常思念家人。但她特别感激那段时光,因为尽管从未参与聚会,却始终感受到被接纳和关心。正是这份持续的邀请,让她在陌生环境中拥有了归属感,仿佛找到了“远离家乡的家人”。

文章通过这个细腻的故事,传达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真正的善意不在于对方是否接受,而在于你是否始终愿意让她感到被看见、被邀请、被包容。


HN 热度 565 points | 评论 54 comments | 作者:walterbell | 8 hours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348495

  • 长期频繁邀请他人可能会让对方产生预期,一旦停止邀请,反而会引发对方的困惑或不满。
  • 对于不回应或总是拒绝邀请的人,大多数情况下并非真心想参与,这种人数量远超真正想交往的“Anna”。
  • 保持邀请的频率应适度,通常 3-5 次后若无回应便应停止,让对方主动表达意愿。
  • 有些人可能因社交焦虑或心理状态不佳而难以回应邀请,不应简单归因于冷漠或不重视。
  • 真正的友谊需要双向投入,若一方长期单方面付出,另一方应主动回应或说明情况。
  • 有些人可能因隐私顾虑或技术偏好(如不使用社交媒体)而错过邀请,这需要更灵活的沟通方式。
  • 以善意和同理心主动邀请他人,尤其是处于孤独或困境中的人,这种行为本身具有深远的积极意义。
  • 对于社交焦虑者,直接邀请可能造成压力,应选择更轻松、低压力的场合逐步融入。
  • 保持真诚和透明的沟通方式,有助于建立更健康的人际关系,但需判断对方是否值得信任。
  • 有些人因工作或生活重心不同而难以参与社交活动,长期忽视邀请可能源于其价值观而非冷漠。
  • 朋友间应互相体谅,若一方长期不回应,另一方也应适时调整策略,避免单方面消耗情感。

Qwen3-Omni: Native Omni AI model for text, image and video #

https://github.com/QwenLM/Qwen3-Omni

Qwen3-Omni 是阿里云通义实验室推出的原生端到端多模态大模型,支持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输入形式,并能实时生成文本与自然语音响应。该模型在多模态任务中表现卓越,达到或超越多个基准测试的领先水平,尤其在语音识别、音频理解与语音对话方面表现接近 Gemini 2.5 Pro。

模型具备以下核心特性:

  • 多模态支持:原生支持文本、图像、音频、视频输入,实现跨模态统一建模。
  • 多语言能力:支持 119 种文本语言,19 种语音输入语言,10 种语音输出语言,覆盖中、英、日、韩、德、法、西、俄、阿等主流语言。
  • 创新架构:采用 MoE(混合专家)结构的“思考者-说话者”设计,结合 AuT 预训练策略,提升泛化能力;多码本设计显著降低延迟,支持低延迟实时交互。
  • 实时交互:支持自然对话中的即时响应与流畅轮换,适用于语音助手、实时会议、智能客服等场景。
  • 灵活控制:通过系统提示词可灵活调整行为,便于定制化应用。
  • 开源能力:发布 Qwen3-Omni-30B-A3B-Captioner,一款高精度、低幻觉的音频描述模型,填补开源社区在音频内容理解方面的空白。

提供多种使用方式:

  • 本地部署:支持 Hugging Face Transformers、vLLM 推理框架。
  • API 接入:可通过 DashScope 平台调用。
  • 在线演示:提供 Hugging Face 与 ModelScope 在线 Demo,支持语音输入与实时语音输出。
  • 本地 Web UI:可通过 Docker 快速启动交互式界面。

模型已广泛应用于语音识别、语音翻译、音乐分析、声音识别、图像 OCR、视频描述、音视频问答等多样化场景,配套提供详细使用手册(Cookbooks)和执行日志,便于开发者快速上手与实验。

官网提供博客、论文、API 文档、社区支持(Discord、微信、WeChat)等资源,欢迎访问体验。


HN 热度 547 points | 评论 138 comments | 作者:meetpateltech | 1 day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336989

  • 用中文对话时模型响应较慢,但用西班牙语对话时感觉更快,这表明模型在多语言处理上存在差异。
  • 中国在 AI 领域的开放权重策略可能使其在未来主导全球 AI 市场,美国若不加快开放步伐将可能落后。
  • 若美国继续依赖封闭的 AI 模型,未来家庭可能使用价值 1000-2000 美元的设备运行开源的中国 AI 模型,以保障隐私和数据所有权。
  • 中国正大力推动 Linux 系统和 RISC-V 等开源 CPU 架构的普及,这被部分人视为对西方技术霸权的挑战。
  • 技术开放的推动力往往源于自身利益,而非道德考量,中国推动开源并不一定出于道德优越,而是为了进入国际市场。
  • 美国科技巨头垄断 AI 模型并由少数富豪掌控,这种模式在伦理上存在问题,尤其当这些企业历史不清时。
  • 中国推动开源技术虽出于自身利益,但客观上为全球用户(包括欧美)带来了更多选择和更公平的技术环境。
  • 当前 AI 技术发展已进入可由 AI 自身协助部署的阶段,新手也能借助 AI 工具快速搭建本地 AI 系统。
  • 自建 AI 系统虽复杂,但可通过使用 Claude 等 AI 助手进行规划和指导,逐步完成硬件配置与软件集成。
  • 使用 Proxmox 虚拟化平台和多节点架构可有效管理家庭 AI 服务,实现 GPU 资源的虚拟化与共享。
  • 本地部署 AI 系统可支持语音交互、图像识别、安防监控等多样化应用,提升智能家居体验。
  • 中国在 AI 和底层技术上的开放策略,可能成为全球技术格局变化的关键因素。
  • 美国在技术霸权上的长期主导地位正面临挑战,中国的技术崛起正在重塑全球科技生态。

Libghostty is coming #

https://mitchellh.com/writing/libghostty-is-coming

Mitchell Hashimoto 在 2025 年 9 月 22 日发布博客,宣布其项目 libghostty 正式进入开发阶段。libghostty 是一个旨在为各类应用提供可嵌入的、现代化、高性能终端模拟器的跨平台库。

首个组件 libghostty-vt 已初步成型,是一个零依赖(甚至不依赖 libc)的 C API 库,专注于解析终端控制序列并维护终端状态(如光标位置、样式、换行等)。该库直接从其主项目 Ghostty 中提取核心逻辑,具备 SIMD 优化、良好的 Unicode 支持、内存高效、经过模糊测试和 Valgrind 验证等优势。

目前,libghostty-vt 已以 Zig 模块形式开放,Zig 开发者可立即尝试。C API 正在设计中,尚未对外发布,但预计将在近期完成。该库最初支持 macOS 和 Linux 的 x86_64 与 aarch64 架构,未来将扩展至 Windows、嵌入式设备及 Web(WASM)。

libghostty 的长期目标是构建一系列轻量级库,逐步覆盖输入处理、GPU 渲染(OpenGL/Metal)、GUI 组件(如 GTK 小部件、Swift 框架)等功能,形成一个可灵活组合的终端功能生态。

当前状态为“公开预览版(alpha)”,API 尚不稳定,核心逻辑虽已成熟,但接口设计仍需社区反馈。作者诚邀开发者加入 Ghostty Discord 或通过邮件联系,共同参与 API 设计与语言绑定开发。

libghostty 被视为 Ghostty 项目的下一阶段,有望在更广泛的场景中推动终端模拟功能的标准化与高质量实现。


HN 热度 493 points | 评论 145 comments | 作者:kingori | 10 hours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347117

  • Mitchell Hashimoto 展现出了极强的系统抽象与模块化设计能力,其作品体现了“简单即易用”的哲学,软件设计具有高度的可预测性和正确性。
  • Ghostty 在性能上表现出色,相比 iTerm2 在命令执行和渲染响应上感觉更即时,用户体验流畅。
  • 用户期待 Ghostty 在 1.3 版本中加入滚动条功能,以提供内容总量和当前位置的视觉参考,目前这一缺失影响了阅读长日志文件的体验。
  • 有用户建议使用外部工具如 Klogg 或管道到 less/more 等分页器来替代滚动条功能,以应对日志文件阅读需求。
  • 尽管 Ghostty 功能尚不完善,但因其开发团队开放透明且积极规划,用户对其未来发展持宽容和期待态度。
  • Ghostty 的配置文件简洁,可通过文本文件快速迁移至新设备,便于跨平台使用,提升了配置一致性。
  • 用户赞赏 Ghostty 对长行文本自动换行的精准处理,解决了 iTerm2 中复制文本时出现虚假换行的问题。
  • Mitchell Hashimoto 不仅技术卓越,而且为人谦和,其对计算机技术的纯粹热爱令人敬佩。
  • 该软件的出现体现了技术理想主义的价值,即在不被商业利益束缚的情况下,开发者可以专注于创造高质量、有影响力的产品。
  • 当前软件生态中缺乏对架构设计的深入讨论,亟需更多类似《开源软件架构》这样的系统性知识传承。
  • 真正推动技术进步的,是那些能自由探索、不受资本束缚的“黑客”式人物,社会应创造更多让这类人才涌现的环境。
  • 优秀的软件往往源于热爱而非功利,Knuth 的名言提醒我们:过度优化反而导致不幸福,应尊重创造过程中的时间与质量。

Go has added Valgrind support #

https://go-review.googlesource.com/c/go/+/674077

这篇关于 “runtime: add valgrind instrumentation” 的代码审查记录,主要讨论了在运行时(runtime)中添加 Valgrind 工具的插装(instrumentation)。Valgrind 是一个开源的内存调试和分析工具,常用于检测内存泄漏、错误访问等问题。

在这次审查中,开发者们讨论了以下几个关键点:

  1. ** 插装的目的 **:通过在运行时添加 Valgrind 的插装,可以更好地跟踪和分析程序在执行过程中的内存使用情况。这有助于提高代码的稳定性和性能,特别是在处理复杂的内存管理时。
  2. ** 实现方式 **:开发者提出了一种具体的实现方案,包括如何在代码中嵌入 Valgrind 的相关 API,并确保插装不会对正常的程序执行造成显著的性能影响。
  3. ** 测试与验证 **:为了验证插装的有效性,开发者计划编写测试用例,确保在启用 Valgrind 插装后,程序的行为符合预期,并能够准确地捕捉到内存相关的错误。
  4. ** 代码审查意见 **:参与审查的其他开发者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如代码的可读性、性能优化建议等,旨在确保最终提交的代码质量更高。

总之,这次代码审查的核心是通过在运行时集成 Valgrind 来增强内存管理的监控能力,以便更好地识别和修复潜在的内存问题,从而提升整体代码的健壮性。


HN 热度 455 points | 评论 120 comments | 作者:cirelli94 | 14 hours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344708

  • Go 团队为支持 Valgrind 采用汇编函数直接触发客户端请求,避免引入 C 头文件和 cgo,使工具链更轻量且与 Go 语言本身更契合。
  • 该功能主要用于测试加密代码的常数时间特性,通过 Valgrind 的内存初始化追踪机制,检测算法执行路径是否受输入影响。
  • 尽管存在一些实验性问题,如可能产生无意义警告,但团队希望借此发现 Go 运行时在内存管理上的潜在缺陷。
  • 有评论质疑为何不直接通过大量输入测量执行时间差异来验证常数时间,但指出这受垃圾回收和操作系统调度干扰,难以保证准确性。
  • 常数时间在此语境下指算法操作次数与输入无关(O(1)),而非指实际运行时间恒定,因此不能仅靠时间测量判断。
  • 有人提出可通过测量前几次执行的最大时间并设定上限,后续通过填充空操作来强制常数时间,但此方法仍受系统调度影响。
  • 有人认为 Go 可禁用垃圾回收以消除时间不确定性,从而更可靠地进行时间测量。
  • 有人指出,使用汇编而非 C 头文件和 cgo 是构建工具链的更优方式,体现了对最小依赖和语言自举的重视。
  • 有人认为,虽然汇编语言本身不难,但编写大型汇编程序需要极强的规划和设计能力,否则会陷入混乱。
  • 有人强调,学习汇编对成年人而言困难并非因为语言本身,而是因为认知上难以接受“低效”的编程方式,一旦理解其价值,学习速度很快。
  • 有人回忆起童年在 8 位家用电脑时代用 Z80 和 6502 汇编语言编写游戏的经历,认为那是一种乐趣和创造力的体现。
  • 有人提到,Valgrind 本身是用 C 编写的,因此在 Go 中使用它需要某种桥接机制,而 Go 团队选择的汇编方案是巧妙的折中。
  • 有人赞赏 rsc 依然积极参与项目,且注重提交信息的清晰与可追溯性,认为这是高质量工程文化的体现。
  • 有人提到 rsc 目前正探索用 AI 管理代码审查和问题,未来可能带来显著效率提升。

Shopify, pulling strings at Ruby Central, forces Bundler and RubyGems takeover #

https://joel.drapper.me/p/rubygems-takeover/

Ruby Central 近期在未获得原维护者同意的情况下,强行接管了 RubyGems 的 GitHub 仓库及 bundler、rubygems-update 等核心 gem 项目,引发社区强烈争议。事件起因是 Sidekiq 因 Ruby Central 在 RailsConf 2025 上平台 DHH 而撤回每年 25 万美元的赞助,导致 Ruby Central 陷入财政危机,几乎完全依赖 Shopify 支持。

Shopify 施加巨大压力,要求 Ruby Central 全面接管 RubyGems 项目,否则将切断资金支持。Hiroshi Shibata(HSBT)在未与原维护者协商的情况下,擅自将 RubyGems 企业仓库更名为“Ruby Central”,并添加 Marty Haught 为新所有者,降低其他维护者权限,引发冲突。

尽管 Marty Haught 在后续会议中承认此举为“错误”,并短暂恢复部分权限,但并未撤销其所有者身份。在 17 日的 Zoom 会议中,Marty 明确表示他理解 RubyGems 源代码与 RubyGems 服务是两个独立实体:前者由社区长期维护,后者仅为 Ruby Central 运营的特定部署。原维护者强调,其贡献基于社区共识,而非雇佣关系或资金支持,因此不构成所有权转移。

然而,Ruby Central 董事会仍投票决定执行接管。18 日,原维护者再次被移除权限,包括关键人物 André Arko(曾长期参与 RubyGems 开发并为 Ruby Together 联合创始人)被明确排除在回归名单之外,此举被指为 Shopify 的直接要求。

整个事件被指为预谋:Shopify 早已安排“轮值接管”机制,部分原维护者当时正负责 RubyGems 服务的运维。Marty 在知情情况下仍执行了董事会决定,尽管他本人也意识到此举损害社区信任。

社区普遍认为,Ruby Central 无权单方面夺取社区项目所有权,其行为破坏了开源治理原则。事件发生于 EuRuKo 欧洲大会期间,导致许多活跃成员无法及时发声,进一步加剧了争议。

目前,Ruby Central 已高度依赖 Shopify 资金,而其他潜在支持方(如 Rails Foundation)可能也参与其中,但尚未得到证实。事件暴露了开源项目治理中资金依赖与权力集中之间的深层矛盾。


HN 热度 402 points | 评论 255 comments | 作者:bradgessler | 8 hours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348390

  • Sidekiq 公司(由 Mike Perham 一人运营)每年捐赠 25 万美元给 Ruby Central,显示出其强大的财务实力,而 Mike 本人作为独立开发者年收入接近 1000 万美元,令人惊叹。
  • Mike Perham 为人真诚友善,是 Ruby 社区的宝贵财富,其捐赠行为出于原则而非宣传,因此停止捐赠也显得合情合理。
  • Shopify 对 Ruby Central 的控制被视为一种对开源社区治理的潜在威胁,即便其过去贡献良多,但其动机仍引发担忧。
  • 将 Shopify 替换为微软、甲骨文等大公司后,其对开源项目的控制更易引发对商业利益与社区利益冲突的警惕。
  • 任何组织或个人都有自身利益和动机,不能因某方过去表现良好就默认其未来行为一定符合社区利益。
  • 有人认为当前事件是由于沟通不畅、决策仓促以及部分维护者在未达成共识的情况下强行接管所致,属于管理问题而非根本性矛盾。
  • 有观点指出,DHH 在个人博客上发表的争议性言论(如关于伦敦的记忆)可能是事件的导火索,尽管时间线上存在矛盾。
  • DHH 的个人博客内容虽属个人观点,但其发布平台 hey.com 属于其公司产品,因此存在公司与个人立场混同的争议。
  • 有人认为不应无条件尊重“错误观点”,对于极端或不合理的言论,社区有权选择远离甚至排斥相关人士。
  • DHH 长期发表争议性言论,已逐渐失去对包容性社区的维护,其影响力可能正在损害 Ruby 社区的健康发展。

MrBeast Failed to Disclose Ads and Improperly Collected Children’s Data #

https://bbbprograms.org/media/newsroom/decisions/mrbeast-feastables

BBB National Programs 下属的儿童广告审查单位(CARU)于 2025 年 9 月 18 日发布声明,针对 MrBeastYouTube, LLC 及其关联公司 Feastables 的广告与数据收集行为提出整改建议。

该调查聚焦于 MrBeast YouTube 频道、Feastables 巧克力产品广告及相关促销活动,涉及广告可识别性、产品宣传真实性、抽奖活动披露合规性以及儿童个人信息收集是否符合 COPPA(儿童在线隐私保护法)等问题。

在 YouTube 视频中,部分视频描述和置顶评论包含未明确标注为广告的内容,CARU 指出这可能导致儿童无法识别其为广告,违反了广告应清晰标明的准则,建议立即改进标识方式。

针对 Feastables 的“盲测”宣传视频(后被删除),尽管 MrBeast 称其为玩笑,但 CARU 认为儿童会将其视为真实测试,并误以为 Feastables 巧克力优于欧洲同类产品。因此认定该宣传存在误导性,要求确保广告内容真实、不误导儿童。

在“Blue Wave $10K 抽奖”活动中,免费参与方式仅在页面中段的 FAQ 中提及,且最低参与年龄为 16 岁,未在主广告中显著披露。CARU 认为这易使儿童误以为必须购买产品才能参与,且可能鼓励大量购买以提高中奖概率,违反了“明确、显著披露免费参与方式”的规定。

此外,2024 年万圣节抽奖活动允许每日提交最多 24 次 entry,进一步加剧了诱导消费的风险。CARU 建议所有促销活动必须清晰说明免费参与途径、中奖概率、年龄限制,并避免诱导儿童过度消费。

综合来看,CARU 要求 MrBeastYouTube, LLC 与 Feastables 全面审查并修正广告内容、宣传用语及数据收集流程,确保符合 CARU 广告准则、隐私准则及 COPPA 要求。


HN 热度 314 points | 评论 164 comments | 作者:Improvement | 10 hours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346950

  • MrBeast 的视频内容存在夸大和误导,其团队长期屏蔽对真实性的质疑评论,显示出对批评的压制。
  • 有前员工爆料称 MrBeast 存在欺诈行为,但相关指控缺乏具体证据,更多是情绪化表达。
  • 虽然 MrBeast 的视频充满夸张元素,如特效和剪辑,但这些属于娱乐范畴,并不构成严重欺骗。
  • 一些批评者将营销手段(如抽奖、赠品)视为犯罪行为,这种观点缺乏合理比例,属于过度反应。
  • MrBeast 的商业模式本质上是面向儿童的广告营销,存在未充分披露广告和不当收集儿童数据的问题。
  • 有家长认为 MrBeast 的视频是教育孩子识别网络虚假信息的绝佳案例,有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
  • 部分孩子对 MrBeast 产生反感,认为其行为不真诚,甚至带有操纵性,反映出对流量驱动内容的警惕。
  • 一些观众认为 MrBeast 的表演缺乏真诚,其笑容不达眼底,令人感到疏离和不安。
  • 有观点指出,MrBeast 的视频内容逐渐变得残酷,例如“鱿鱼游戏”类挑战,可能对观众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 未来 YouTube 可能因内容问题对 MrBeast 进行限流或下架,反映出平台对高流量但高争议内容的监管趋势。
  • 从《三体》的隐喻出发,人类的“说谎”能力是文明发展的基础,而完全诚实的文明可能无法生存,这为理解 MrBeast 的营销策略提供了哲学视角。
  • 有评论认为,MrBeast 的视频本质上是精心设计的娱乐产品,观众应理性看待,选择性观看而非全盘接受或拒绝。

Zoxide: A Better CD Command #

https://github.com/ajeetdsouza/zoxide

zoxide 是一个智能的 cd 命令替代工具,灵感来自 z 和 autojump,能够根据用户使用频率自动记忆常用目录,支持在所有主流 shell 中使用。

核心功能包括:

  • 通过 z foo 快速跳转到匹配关键字的高频目录。
  • 支持多关键词匹配,如 z foo bar
  • 可以像普通 cd 一样使用路径,如 z ~/fooz foo/
  • 支持相对路径、上一级目录(z ..)和返回上一个目录(z -)。
  • 交互式选择功能(zi foo)结合 fzf,提升导航体验。
  • 支持 Tab 补全(zoxide v0.8.0+,需 bash 4.4+/fish/zsh)。

安装方式多样,支持主流系统:

  • Linux/WSL:推荐使用安装脚本 curl -sSfL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ajeetdsouza/zoxide/main/install.sh | sh,或通过包管理器如 apt、pacman、dnf、brew、nix 等安装。
  • macOS:可通过 Homebrew、Cargo、MacPorts、asdf 等方式安装。
  • Windows:支持 PowerShell、Git Bash、Cygwin、MSYS2,推荐使用 winget install ajeetdsouza.zoxide 或 Chocolatey、Conda 安装。

支持多种 shell 的初始化脚本,包括 Bash、Zsh、Fish、PowerShell、csh/tcsh、Nushell 等,安装后自动集成。

项目采用 MIT 开源协议,持续活跃维护,社区支持良好,适合提升命令行工作效率。


HN 热度 295 points | 评论 184 comments | 作者:gasull | 19 hours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342943

  • zoxide 的模糊匹配机制让人感到不可预测,容易误入错误目录,不如使用 zsh 历史搜索或 tab 补全那样直观可靠。
  • 使用 zsh 历史搜索(如 Ctrl+R)可以快速定位过去执行过的 cd 命令,尤其适合从家目录出发的导航场景。
  • 通过 fzf 结合历史命令搜索,可以实现高效的目录跳转,支持按 ^cd ~ 等模式过滤,提升效率。
  • 无需依赖历史或 shell 特性,直接使用 find . -type d | fzf 可实现目录模糊搜索,配合自定义别名和补全功能,实现类似 zoxide 的体验。
  • 递归搜索所有子目录虽可行,但不如 zoxide 通过访问记录进行智能匹配来得高效,尤其在目录结构复杂时。
  • zoxide 的优势在于无需手动记录路径,能自动学习并快速跳转到曾访问过的任意目录,而历史命令方式依赖于手动执行 cd
  • 使用 fzf 搜索历史命令或文件系统目录,是无需更换 shell 即可实现高效导航的轻量级方案。
  • zoxide 并非 shell,而是可集成于多种 shell 的独立工具,其功能与 fzf 类似,提供可选的 shell 集成支持。
  • 通过 fzfzoxide 结合,可以实现基于访问频率排序的目录跳转,提升导航速度和体验。
  • 在 macOS 等系统中,zsh 是默认 shell,因此使用 zsh 历史功能是自然且广泛适用的方案。
  • 与 zoxide 类似的工具如 autojump 和 smartcd,通过记录访问历史实现快速跳转,是高效导航的实用选择。

Restrictions on house sharing by unrelated roommates #

https://marginalrevolution.com/marginalrevolution/2025/08/the-war-on-roommates-why-is-sharing-a-house-illegal.html

文章探讨了美国低收入住房选项——单人房间住宿(SRO)的衰落及其背后政策因素。SRO 曾是 20 世纪许多大城市中最便宜的住房形式,提供带共用卫生间和厨房的小房间,月租仅 100 至 300 美元(按 2025 年价值计算)。到 1950 年,SRO 占部分大城市的 10% 租赁单位。

自 20 世纪 50 年代起,随着公众和政界对 SRO 及其居民的排斥,城市通过修订分区法规和建筑规范,逐步禁止或迫使房东拆除 SRO,将其转为旅游精品酒店等用途。这一过程导致 SRO 大量消失,也使自大萧条后罕见的无家可归问题在 1970 年代后迅速恶化。

文章指出,当前许多社区仍限制非亲属关系者共同居住,例如限制最多两人同住,这使得合租成为非法行为。然而,这种限制阻碍了低成本住房的形成。尽管美国存在大量闲置卧室,但由于法律限制,这些空间无法被有效利用。

为应对这一问题,爱荷华州、俄勒冈州和科罗拉多州已通过跨党派立法,废除禁止非亲属合租的地方规定。这些改革被视为恢复低成本住房的重要一步。

评论者认为,尽管政策允许,但市场需求有限。调查显示,仅有 18% 的成年人与非亲属室友同住,其中一半仅有一名室友。三居室公寓市场疲软,说明公众对合租住房兴趣不高。此外,即使在医疗等高压力职业群体中,也更倾向于独居或情侣合租,而非多人合租。

最终,作者认为真正有效的住房解决方案应是建设人们真正想要的住房——如小型地块上的独立或联排住宅,而非过度关注公寓和合租政策。尽管 SRO 有经济合理性,但其复兴面临社会观念和实际需求的双重挑战。


HN 热度 282 points | 评论 355 comments | 作者:surprisetalk | 10 hours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347043

  • 住房共享的合法性问题在于是否允许非亲属关系的多人共同居住,部分地区的法规限制了非亲属人数,但实际执行中可能存在弹性空间。
  • 法律对多人合租的限制并非出于安全或管理考虑,而是源于历史上针对非白人家庭的种族歧视,如单户住宅区划的设立。
  • 限制非亲属同住的法规表面上是为防止“黑屋”或“楼中楼”等不良现象,实则针对的是低收入群体和非传统家庭结构。
  • 租赁合同和保险政策未涵盖多人合租情况,导致房东和租客面临法律和财务风险,增加了合租的难度。
  • 一些法规允许亲属同住无限制,但对非亲属设限,这在实践中可能被用来排斥特定群体,而非真正出于公共安全或社区秩序考虑。
  • 社区对合租或多人居住的反对,往往源于对“非传统家庭”或“外来者”的偏见,以及对密度增加可能带来的治安、交通等问题的担忧。
  • 允许房东与租客同住的合租模式(如 SRO 或寄宿)可能是一种折中方案,既满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又减少对社区的负面影响。
  • 住房政策应尊重社区意愿,但不应以牺牲住房供应和可负担性为代价,尤其不应阻止合理密度的提升。
  • 限制合租的法规在现实中常被用来保护现有房产价值,而非真正维护社区利益,这加剧了住房危机。

Hacker News 精彩评论及翻译 #

Delete FROM users WHERE location = ‘Iran’;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343246

OP, some context from the other side might be helpful.

Yes, there are fines for American companies if they do business with Iranians. That’s how sanctions work as I’m sure you’re aware. But the story doesn’t stop there.

If an American finds out they are transacting with a sanctioned individual, or citizens of a sanctioned country like Iran or North Korea, the stakes go up: $1M USD fine and up to 20 years in federal prison. Oh and that’s a personal risk – you , the manager or executive in charge, and anyone else who is in the know on the transaction is now facing 20 years in federal pounding-in-the-ass prison if they don’t immediately cease all communication and break off contact. Hence why they ghost you and remove your data from prod. It sucks, but I would do the same thing in that situation. Nobody should be expected to take that risk.

That’s why you have these experiences :(

adastra22

楼主,如果能了解一下对方的处境或许会有帮助。

是的,如果美国公司与伊朗人做生意,是会被罚款的。我想这你也很清楚,制裁就是这么运作的。但事情不止于此。

如果一个美国人发现自己在和被制裁的个人,或是像伊朗、朝鲜这样被制裁国家的公民进行交易,风险就会升级:最高100万美元的罚款,最高可达20年的联邦监禁。哦,而且这是个人风险——你,负责的经理或高管,以及任何知晓这笔交易的知情者,如果不立即停止所有沟通并切断联系,都将面临长达20年的联邦监狱“菊花残”之刑。所以他们才会拉黑你并将你的数据从生产环境中删除。这很糟糕,但换作是我也会这么做。毕竟,没人应该被要求去冒那个险。

这就是你会有这些遭遇的原因:(


Libghostty is coming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350260

I love how this guy founds + takes public + sells a multibillion company and then just goes right back to hacking. Legend.

hackitup7

我喜欢这家伙怎么创办、上市并卖掉一个价值数十亿的公司,然后转身回去搞黑客技术。真是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