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8 Hacker News Top Stories #
- 作者通过识别并比对 Kindle 网页版的 SVG 字形,利用感知哈希与 SSIM 还原文本并生成接近原排版的 EPUB,旨在个人备份与技术验证。
- DigitalSociety 将服务从 AWS/DigitalOcean 迁移到 Hetzner,借助 Kubernetes、Terraform 等实现基础设施即代码,将月费从约 559 美元降至 132.96 美元并提升性能。
- meow.camera 是一个聚合中国各地猫咪喂食点实时摄像头的非官方平台,提供多端观看、收藏、截图与流解码配置等功能。
- Ruby 核心团队在 Matz 领导下接管 RubyGems 与 Bundler 的项目所有权,以确保生态长期稳定与可持续发展,项目仍然开源且鼓励社区贡献。
- 亚马逊 Ring 与监控公司 Flock 合作允许执法部门请求共享门铃视频,可能将大量家庭摄像头数据纳入执法网络,带来隐私和算法偏见风险。
- 该网站用美国劳工统计局的通胀数据将“50 美分”按现值重算(约 109 美分)并每月更新,以趣味方式展示通货膨胀影响。
- 作者每天观看纳米布沙漠水源地的实时直播并记录多种动物到访,认为此类自然直播适合用于教学和营造放松氛围。
- 4Chan 律师公布与 Ofcom 的通信,质疑 Ofcom 在域外监管权与“主权豁免”声明上的自相矛盾,并建议英国应侧重提升数字素养而非强行跨境执法。
- 作者指责多家媒体在讣闻报道中未做基本事实核查导致明显错误,呼吁媒体与公众在分享前进行基本核实以维护事实准确性。
- 电动汽车在二手市场贬值速度快于燃油车,主要由于电池寿命不确定、缺乏统一评估标准和技术快速迭代,电池即服务等模式被视为潜在缓解方案。
How I bypassed Amazon’s Kindle web DRM #
https://blog.pixelmelt.dev/kindle-web-drm/
作者购买了一本亚马逊 Kindle 电子书,但发现其 Android 应用频繁崩溃,且无法下载或导出书籍,甚至连离线阅读都受限。这让他意识到自己并未真正“拥有”这本书,而更像是在租赁。
出于对数字版权控制的不满,作者决定逆向破解亚马逊 Kindle 网页版的加密机制。他发现,书籍内容并非直接以文本形式传输,而是通过“字形 ID”(glyph IDs)编码,并使用 SVG 路径绘制每个字符,形成一种动态替换密码。
关键难点在于:每五页就会随机更换一次字符映射表,且每个请求的字形映射完全不同,导致无法建立全局映射。此外,亚马逊还加入了“虚假移动指令”(m3,1 等),干扰自动化解析;同时使用四种字体变体(正常、斜体、粗体、粗斜体)和连字(如 ff、fi),进一步增加破解难度。
作者尝试 OCR 失败后,转向基于图像的解决方案:将每个 SVG 字形渲染为 512×512 像素的图像,使用感知哈希(perceptual hash)进行比对,实现跨请求的字形识别。再通过 SSIM(结构相似性)算法,将未知字形与真实字体(Bookerly TTF)中的字符进行匹配,成功还原所有字符。
最终,他成功解码了 920 页、超过 560 万字的书籍内容,重建出格式几乎与原书一致的 EPUB 文件,完整保留了段落、对齐、字体样式、链接等信息。
作者强调,这一过程并非为了盗版,而是为了证明用户应有权备份自己合法购买的数字内容。他提醒读者:此技术仅适用于个人备份,切勿滥用。
HN 热度 1541 points | 评论 472 comments | 作者:pixelmelt | 1 day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10226
- 工程师破解 DRM 并非为了阅读单本书,而是为了证明技术可行性、学习 SVG 渲染、感知哈希和字体度量等知识。
- DIY 行为的核心价值在于学习过程,而非单纯节省成本或时间,且自己动手能带来更强的掌控感和满足感。
- 自己解决问题虽然耗时,但能确保每个细节都符合预期,且避免了评估专业服务的额外成本。
- 了解技术原理能带来心理上的安心,对未知或不透明的流程感到不适。
- 通过自动化脚本驱动 Kindle 网页阅读器、截图并 OCR 转换为 ePub,虽有局限但可作为替代方案。
- 由于亚马逊移除了下载功能,用户选择将原有书籍迁移至 Kavita+KOReader 生态,实现跨设备同步阅读。
- Jailbreak Kindle 并使用 KOReader,结合 Kavita 实现进度同步,极大提升了阅读体验,且无需额外购买硬件。
- Calibre 通过 KOReader 无线加载书籍,使 Kindle 的越狱变得值得,未来可能转向 Kobo 等兼容性更好的设备。
- 亚马逊的 DRM 策略日益严格,此前可用的 DeDRM 工具已无法使用,开发者也因担心法律风险而停止发布更新。
- 出版商对亚马逊施加压力,要求其修复 DRM 漏洞,否则将撤下内容,这导致亚马逊收紧了对破解手段的管控。
- DRM 问题责任不应全归亚马逊,出版商与科技公司之间存在相互推诿,但整体趋势是 DRM 越来越严苛。
- 一些破解方法仍可通过公开渠道找到,只需投入一定精力进行搜索即可获取。
- OCR 转换的 ePub 虽能保留文本内容,但无法恢复原始的 HTML、CSS、字体文件及排版格式,导致阅读体验下降。
- OCR 生成的文本常丢失强调格式、段落缩进、列表、表格等元素,且修复工作量大,对非专业编辑而言挑战较大。
- 使用 Adobe Acrobat 的可编辑文本功能可实现高质量 OCR,支持动态矢量字体替换,效果优于普通 OCR 工具。
Migrating from AWS to Hetzner #
https://digitalsociety.coop/posts/migrating-to-hetzner-cloud/
本文讲述了 DigitalSociety 公司从 AWS 和 DigitalOcean 迁移至 Hetzner 云平台的全过程与成果。公司此前在 AWS 和 DigitalOcean 上运行核心服务,包括 SaaS 产品 tap 和多个轻量级服务,但随着业务增长,云成本迅速攀升,AWS 的 Fargate 容器服务在高负载下每月成本超过 70 美元,整体月支出达 449.50 美元,加上 DigitalOcean 的费用,总成本一度达到 559.36 美元。
为降低成本并响应对数据主权与技术自主性的关注,公司转向位于欧洲的 Hetzner 云平台。尽管 Hetzner 以自管理 VPS 为主,但其极具竞争力的定价吸引了公司。通过使用 Kubernetes 与 Talos Linux 构建新架构,实现基础设施代码化管理,结合 CloudNativePG 提供高可用 PostgreSQL 数据库服务,Ingress NGINX、ExternalDNS 和 cert-manager 实现统一的网络与安全策略。
迁移后,每月成本降至 132.96 美元,节省 76%。同时,可用资源大幅提升:vCPU 从 12 增至 44,内存从 24 GiB 增至 88 GiB,性能与容量均实现三倍以上增长。
尽管迁移过程面临挑战,如 Hetzner 的网络区域设计与 AWS 不同,跨位置延迟较高,导致多区域部署困难,最终公司选择在单一位置(纽伦堡)部署,并通过“放置组”提升容错能力。此外,所有基础设施均通过 Terraform 和 Helm 管理,部署由 GitHub Actions 自动化完成。
整体来看,此次迁移不仅大幅降低运营成本,还提升了系统性能与可维护性,是一次成功的云平台转型实践。
HN 热度 1002 points | 评论 562 comments | 作者:pingoo101010 | 14 hours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14922
- 从 AWS 迁移到 Hetzner 等裸金属服务器能显著提升性能,通常可实现性能翻倍,且具有极高的性能可预测性。
- 裸金属服务器的本地网络降低了延迟,相比共享数据中心网络可减少一个数量级的延迟。
- 合理匹配硬件与应用负载,能充分发挥现代 CPU 的性能,提升缓存效率。
- 专用 NVMe 存储带来极高的磁盘 I/O 性能,适合高吞吐场景。
- 自建存储集群(如 MinIO/Garage)替代 S3 可大幅降低存储和 API 调用成本,10 节点集群可实现 20GiB/s 持续吞吐。
- 裸金属部署能显著减少对自动伸缩机制的依赖,系统更稳定且易于管理。
- 月度账单稳定,避免了云服务中难以预测的费用波动。
- 可以在单台服务器上运行大型 PostgreSQL 实例,显著降低数据库成本。
- 企业自建基础设施在成本上通常仅为 AWS 的十分之一。
- 有公司提供一站式服务,以低于 AWS 一半的价格提供裸金属部署及 DevOps 支持。
- 云原生时代“用机器堆性能”和“钱不是问题”的开发思维已过时。
- 从传统企业迁移到云平台后,反而面临复杂的架构和高昂的账单,性能问题频发。
- “beefy”一词常被用来形容服务器性能强大,但其使用频率高可能源于对云服务性价比的反思。
- 云服务的普及部分源于企业采购硬件流程缓慢,导致开发团队无法及时获取资源。
- 云服务的核心优势在于快速获取计算与存储资源,仅需几分钟即可完成部署。
- 企业内部采购硬件流程繁琐,即使有预算也需经历多轮审批,难以快速响应需求。
- 即使获得审批,服务器交付周期长,无法像笔记本电脑一样快速到货。
- 企业采购流程中存在大量低效的销售沟通和会议,进一步拖慢硬件部署速度。
- 组织内部的流程僵化是根本问题,而非硬件本身,需从组织结构层面解决。
Meow.camera #
这是一个名为 meow.camera 的网页,作为 Hello Street Cat(街猫)应用的替代观看平台,专注于展示中国各地猫咪喂食点的实时摄像头画面。该网站并非与原应用开发者 Guangxi Ha Cho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有任何关联,仅为爱好者自发开发的趣味项目。
页面顶部列出了多个知名喂食点,如 Happy Canteen、Mr. Fresh、Auspicious Restaurant、Mr. Fall、Ms. Smore 等,每个名称后附有昵称或地点信息,体现各地猫饲者与流浪猫之间的温情互动。
网站功能包括:支持在移动端使用 Purrrr 或 JieMao 应用打开摄像头,提供“收藏”“复制链接”“截图”等功能,可选择截图保存为文件或复制到剪贴板。声音效果可开启或关闭,支持单线程或多线程的 ffmpeg.wasm 视频解码配置。
用户可通过 Discord 的 #meow-camera 频道提交问题或建议,其他疑问可发送邮件至 meow@imput.net。当前版本为 v1.2.0-b2d3e888(ffwasm),支持自动切换亮暗主题,翻译名称功能可开关。
页面右上角显示当前时间:8:27:36 AM,对应喂食点 Happy Canteen 的实时画面,画面加载进度为 88%,显示 84% 的流畅度,共有 32 个摄像头正在运行。
该网站致力于为爱猫人士提供一个便捷、直观的在线观看平台,连接人与城市中的流浪猫,传递温暖与陪伴。
HN 热度 605 points | 评论 201 comments | 作者:southwindcg | 21 hours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13047
- 中国部分城市推行的流浪猫喂养计划遭遇网络暴力,一些网友组织攻击特定受关注的流浪猫,由于缺乏动物保护法律,此类行为未被定罪,但受害者家属已通过举报施压使施暴者被开除或解雇。
- 社会对猫与猪等动物的道德态度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反映了人类在动物伦理认知上的矛盾,尤其在工业化养殖中对动物的系统性虐待缺乏关注。
- 未来世代可能会像今天看待奴隶制一样,批判当代人类对动物的残酷对待,这种道德进步需要长期的文化演变。
- 动物保护意识的提升依赖于教育与媒体影响,如纪录片《Earthlings》对个人饮食选择产生了深远影响,促使更多人转向素食主义。
- 尽管现代社会普遍反对奴隶制,但全球范围内仍存在大量形式的现代奴役,包括强迫劳动和极端剥削,这些现象与历史上的奴隶制在本质上相似。
- 当代社会中将他人“非人化”以合理化暴力或歧视的现象日益普遍,这种思维模式与历史上支持奴隶制的逻辑一脉相承。
- 对于网络极端言论,尤其是涉及种族灭绝、仇恨政治的表达,应警惕其真实意图,不能简单视为玩笑,需建立更有效的社会监管机制。
- 政治人物如约翰·麦凯恩被视为理性与克制的象征,其人格魅力和公共责任感值得当代政治家学习,以对抗日益极端化的政治氛围。
- 青年群体中出现的极端右翼思想,包括对民主党和少数群体的仇恨言论,甚至公开支持纳粹主义,反映出意识形态极化的严重性。
Ruby core team takes ownership of RubyGems and Bundler #
https://www.ruby-lang.org/en/news/2025/10/17/rubygems-repository-transition/
Ruby 核心团队宣布接管 RubyGems 和 Bundler 的项目所有权,以确保 Ruby 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与持续发展。此前,这两个关键工具虽作为 Ruby 标准库的一部分,但一直由 Ruby Central 在 GitHub 上独立维护。
此次过渡由 Matz 领导的 Ruby 核心团队主导,将实现对 RubyGems 和 Bundler 的共同管理,但仍由 Ruby Central 负责日常运营。项目将继续保持开源,原有许可证不变,所有贡献者的知识产权不受影响。
开发模式将保持社区驱动,欢迎所有开发者继续参与贡献。这一举措体现了 Ruby 核心团队对生态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承诺。
感谢 Ruby Central 多年来的辛勤付出,未来将与社区携手共建更强大的 Ruby 生态。
HN 热度 566 points | 评论 298 comments | 作者:sebiw | 12 hours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15863
- Ruby 核心团队接手 RubyGems 和 Bundler 是正确的决定,有助于提升语言和社区的稳定性。
- Matz 作为 Ruby 的精神领袖,其“友善”特质对社区文化有深远影响,应被传承。
- Ruby 社区整体并非如某些人所描述的那样有毒,许多成员保持尊重与包容。
- _why(为什么)的身份被曝光事件不应归咎于 Ruby 社区,社区当时表现出了对匿名性的尊重。
- “Matz 是友善的,所以我们也是友善的”这一口号不应被机械地执行,但其精神值得提倡。
- 有人质疑该口号被滥用,甚至被用来压制对不当行为的批评,形成“不友善即错误”的话语压制。
- 该口号的真正意义在于鼓励社区成员以 Matz 为榜样,以温和、有建设性的方式处理分歧。
- 有人认为该口号被过度理想化,甚至被当作一种“精神控制”的象征,缺乏批判性思考。
- Matz 在处理争议时展现出的克制与优雅,为其他开源项目提供了良好范例。
- 有人指出,对 DHH 等人物的批评若缺乏恰当形式,反而会加剧社区分裂,而非促进改善。
- 以“友善”为名压制不同意见,可能掩盖了真实问题,反而不利于社区健康发展。
- 尽管存在争议,但 Ruby 社区仍有许多值得肯定的积极文化,如对技术与人文的双重重视。
- 社区成员应基于理性判断而非盲目追随领袖,即使 Matz 是友善的,也不应无条件服从其指令。
- 有人认为该口号的真正价值在于提醒人们在技术协作中保持尊重与同理心。
Amazon’s Ring to partner with Flock #
亚马逊旗下的安防摄像头品牌 Ring 宣布与 Flock 公司达成合作。Flock 是一家提供 AI 驱动监控摄像头的公司,其客户包括美国国土安全部、特勤局和海军等联邦机构及警方。
通过此次合作,使用 Flock 系统的执法部门可请求 Ring 门铃用户分享监控视频,用于证据收集和案件调查。Flock 的摄像头具备自动识别车牌和其他车辆信息的功能,并支持通过自然语言搜索查找特定人员或车辆。
该技术存在潜在的种族偏见问题,且此前已有报道指出,ICE、特勤局和海军已接入 Flock 的摄像头网络。此次合作可能使 Flock 获得数百万 Ring 摄像头的视频数据,进一步扩大其监控能力。
Ring 此前因安全漏洞饱受批评。2023 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裁定其长期允许员工和承包商随意访问用户视频,因此对其处以 580 万美元罚款。此次合作再次引发公众对隐私和监控滥用的担忧。
HN 热度 462 points | 评论 347 comments | 作者:gman83 | 15 hours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14713
- OpenStreetMap 可以通过特定标签标记门铃摄像头,已有部分数据被录入,尤其在荷兰较为集中,但美国尚未广泛采用该标签。
- 门铃摄像头和 ALPR(自动车牌识别)摄像头均可在地图上进行标注,已有专门的工具和网站用于识别和展示这些设备。
- 无需亲自上门,可通过 MAC 地址、蓝牙信号或红外夜视功能在行驶过程中识别门铃摄像头,甚至利用街景图像进行识别。
- 有人提出用“走失小狗”等虚构场景测试摄像头,但此方法存在法律和安全风险,尤其在美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 欧洲居民因日常送信、送报等上门服务,更容易积累门铃摄像头的地理数据,而美国则缺乏类似文化。
- Ring 公司拥有自己的 MAC 地址前缀,可通过无线扫描技术识别其设备,部分用户已尝试通过 Wigle 等平台搜索相关蓝牙设备。
- 门铃摄像头的红外夜视功能使其在夜间容易被红外相机捕捉,可作为识别手段。
- OpenStreetMap 的搜索功能对地址类信息优化良好,但查询特定标签(如 surveillance:type=camera)需使用 Overpass Turbo 等工具。
- 美国公民缺乏类似欧盟的公开摄像头数据库,难以获取 Ring、Blink 等设备的地理信息,但可通过 FOIA 申请尝试获取政府数据库。
- 有人担忧政府可能并未拥有完整数据,而是通过与亚马逊或 Palantir 的 API 接口实时访问数据。
- Unifi G4 Doorbell Pro 是支持自托管的门铃摄像头选项,适合已有 Ubiquiti 生态系统的用户。
- Reolink 门铃摄像头同样支持本地部署,且可通过 RTSP 流接入 Frigate 等开源 NVR 平台,实现去中心化监控。
- Unifi Protect 系统存在远程访问漏洞,曾导致用户可访问他人设备,引发隐私担忧。
- 通过 Homebridge 和 HomeKit 生态可实现本地化控制,避免远程访问风险,提升安全性。
The Rapper 50 Cent, Adjusted for Inflation #
https://50centadjustedforinflation.com/
50 Cent 这一名称最早于 1994 年 6 月被创造,其名称的由来与“美分”相关,象征着财富与街头文化的结合。该网页通过对比通胀数据(来自美国劳工统计局 BLS),将 50 Cent 的名称价值进行调整,得出其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的等值金额为 109 美分。这一计算由 Brian Moore 完成,旨在以现代货币价值重新诠释这一文化符号的经济意义。该分析不仅反映了通货膨胀对货币购买力的影响,也突显了 50 Cent 这一名称在流行文化中的持久影响力。
HN 热度 446 points | 评论 128 comments | 作者:gaws | 8 hours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18790
- 作者制作了 50 Cent 按通货膨胀调整的网站,每月 15 日自动更新,但因政府停摆导致 9 月数据延迟至 10 月 24 日发布。
- 建议将该可视化扩展至过去,以更完整展现 50 Cent 的“价值”变化。
- 有人提议加入货币转换功能,如换算成 Nickelback、Poundz、Los Pesos 等趣味单位。
- 有评论调侃应加入 Franc Sinatra、Nick Gilder、Marky Mark 等已过时的流行文化符号。
- 建议在视觉呈现上采用同比例缩放图像,以更直观体现通货膨胀带来的“变大”效果。
- 有人指出应按面积比例缩放,即宽度和高度乘以 √(cents/50),以更符合数学逻辑。
- 有人幽默指出 50 Cent 的名字没变,因此理论上应随时间“缩小”而非“放大”。
- 作者回应未来版本可能考虑多种可视化方式以满足不同经济学家偏好。
- 有人提问如何实现自动更新,作者解释使用 GitHub Actions 定时任务,在数据发布后 30 分钟自动重建网站。
- 有人建议将音乐按通胀值调整播放速度,提供 JavaScript 代码实现“通胀版 50 Cent 音乐”。
- 有人指出浏览器对播放速度有限制,极端通胀可能导致无法实现。
- 有人推荐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拉长至 24 小时作为类比,说明音频拉伸的听觉效果。
- 有人提到该网站的交互设计——鼠标悬停时图像随通胀值放大,类似词汇量排名的互动图表。
- 有人指出该网站的灵感来源于“按词汇量排序说唱歌手”的交互项目,认为两者都极具创意。
- 有人质疑词汇量分析的公平性,认为应排除常见词、合并词形、统计总词频,才能更准确。
- 有人指出该分析可能未区分同义词或不同语境下的词义,存在统计偏差。
- 有人提到可利用 Genius API 获取完整歌词数据,进行更深入的文本分析。
- 有人认为 50 Cent 在 2003 年专辑《Get Rich or Die Tryin'》发布前价值基本稳定,之后才真正飙升。
- 有人调侃在 1994 年 6 月前,50 Cent 的价值为 0 美分。
- 有人指出 Ska-punk 乐队 Buck-O-Nine 在今天也达到了 109 美分的价值,形成趣味对比。
- 有人分享 AI 生成的 50 Cent 音乐,认为其质量惊人,甚至怀疑是否为 AI 端到端生成。
- 有人指出 AI 生成音乐通常只负责人声合成,而非完整编曲,因此仍需人工后期处理。
Live Stream from the Namib Desert #
https://bookofjoe2.blogspot.com/2025/10/live-stream-from-namib-desert.html
作者在博客中分享了自己每天早晨观看纳米比亚纳米布沙漠一处水源地的实时摄像头直播的习惯。由于纳米比亚比美国东部时区早 6 小时,当作者在早上 8 点观看时,当地已是酷热的白天,水源地吸引了众多野生动物前来饮水。
直播中常见的动物包括斑马、鸵鸟(通常以家庭为单位在安全距离外等待)、角马、疣猪、非洲野牛、豺、耳廓狐、斑鬣狗、开普野兔、红大羚羊、长颈鹿、跳羚,以及大象等。作者感叹这些动物的生动画面,甚至设想如果自己是小学老师,会将大屏幕电视接入这个直播流,作为课堂的日常教学素材。
评论区充满热情互动,读者纷纷惊叹于看到斑马、刺猬等动物的出现,有人用“slurp slurp”形容动物喝水的声音,也有人分享了其他有趣的网站链接。整体氛围轻松愉快,展现了自然生态的奇妙与魅力。
HN 热度 389 points | 评论 75 comments | 作者:surprisetalk | 12 hours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15931
- 有人开发了一个用于 YouTube 水坑直播的网页工具,提供沉浸式体验、实时观看人数显示和临时聊天功能,适合团队共享氛围。
- 有人推荐其他类似的在线自然直播网站,如 onlinesafari.tv 和 lofi.cafere,用于营造放松的环境。
- 有人建议支持 Peertube 等去中心化视频平台,以推动更开放的直播生态。
- 有人指出 YouTube 目前主要聚焦于主播与观众的互动,而“环境直播”更侧重于营造共享空间氛围,而非单一内容创作者。
- 有人认为环境直播可以成为未来趋势,建议将其应用于智能电视、流媒体平台或家庭屏幕,替代无意义的黑屏。
- 有人对将广告引入自然直播提出质疑,认为这与自然之美相悖,除非是宣传自然本身的广告。
- 有人强调沙漠并非生命荒漠,而是充满适应性强的生命,需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其丰富性。
- 有人分享在摩洛哥沙漠中看到的美丽动植物,认为沙漠的美在于其隐蔽而坚韧的生命力。
- 有人指出沙漠生物量确实低于雨林,但生命形式更适应极端环境,不能简单以生物量衡量。
- 有人指出“Namib”一词在科伊科伊语中可能意为“广阔之地”而非“无物之地”,词源尚存争议。
- 有人提到在沙漠中观察自然能带来精神上的满足与敬畏感,是一种深刻的体验。
- 有人分享在沙漠中看到犀牛的珍贵经历,认为自然直播能让人“远程”感受这种奇遇。
- 有人提到在非洲水坑直播中,动物会因水源而自然聚集,适合用于度假村吸引游客。
- 有人推荐 Ocean Conservation Namibia 频道,观看海豹救援过程,认为这种直播具有强烈的治愈和环保意义。
- 有人补充了多个非洲野生动物直播链接,涵盖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地的自然生态。
4Chan Lawyer publishes Ofcom correspondence #
https://alecmuffett.com/article/117792
英国通信管理局(Ofcom)因试图监管美国网站 4Chan 而陷入争议。4Chan 律师 Preston Byrne 公开了与 Ofcom 的完整通信记录,其中关键文件《Ofcom 确认决定》指出,根据《在线安全法》第 204(1)条,Ofcom 拥有对英国境内使用在线服务的外国公司进行监管的法律权力,且该法具有域外效力。
然而,Ofcom 在主张对美国公司行使管辖权的同时,又声称自己享有“主权豁免”,拒绝接受美国法律的管辖,甚至否认 4Chan 有司法管辖权针对其提起诉讼。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被批评者视为对美国主权的公然挑战,也暴露了英国在全球数字治理中角色的不切实际。
作者认为,Ofcom 的举动不仅显得荒谬,更反映出英国在数字时代仍沉溺于殖民思维。若英国无法有效执行其监管权力,未来可能转向建设“英国版防火墙”,以保护儿童免受网络内容影响。但这种做法将适得其反:青少年早已掌握使用 VPN 绕过封锁的技术,且政府封锁反而会引发“斯特莱斯效应”——越禁止,越吸引人关注。
此外,作者指出,真正的问题不在于 4Chan 的内容,而在于社会对数字素养和教育的忽视。与其投入巨资构建网络防火墙,不如加强公民的数字能力与批判性思维。最理性的出路是,Ofcom 和政府应低调撤回此案,转而专注于教育而非监管。
文章最后强调,保护儿童不应靠“网络儿童化”,而应通过培养更强大、更独立的公民来实现。
HN 热度 316 points | 评论 416 comments | 作者:alecmuffett | 17 hours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14148
- 英国法律允许对在英国境内提供服务的外国公司施加监管,即使公司总部位于国外,只要其服务面向英国用户,英国就有权要求合规。
- Ofcom 的监管权力基于《在线安全法》,该法明确赋予其对在英国运营服务的公司进行监管的法律授权,而非无端干涉他国事务。
- 英国无法直接强制执行对美国公司的法律要求,但可以通过限制其在英国的业务活动或影响其高管入境来施加实际压力。
- 外国公司若无视英国法律,可能面临实际后果,例如高管在访问英国时被起诉或限制入境,这与国际司法实践一致。
- 英国对外国网站的监管并非无理干涉,而是基于其公民使用该服务的事实,类似于其他国家对跨境服务的监管逻辑。
- 4chan 等网站若拒绝遵守英国法律,英国可采取措施如要求 ISP 屏蔽网站,或通过金融渠道施压,但无法直接强制执行。
- 有观点认为,英国对 4chan 的监管要求缺乏法律效力,因为其无权管辖位于美国的公司,相关邮件仅具象征意义。
- 一些评论指出,英国的监管行为可能被视作对言论自由的侵犯,尤其在涉及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背景下。
- 有评论认为,若外国公司向英国公民提供非法或有害内容,英国应有权力进行干预,这与传统法律原则一致。
- 争议核心在于“管辖权”与“可执行性”的区别:法律可以主张管辖,但实际执行需依赖国际协作或具体法律机制。
You did no fact checking, and I must scream #
https://shkspr.mobi/blog/2025/10/i-have-no-facts-and-i-must-scream/
文章作者 Terence Eden 批评了媒体在报道中缺乏基本事实核查的行为,尤其针对几份主流报纸转载了一篇关于已故演员 Patricia Routledge 的虚假纪念文章。文章指出,该文包含多个可轻易验证的错误:如错误地称她 95 岁时生日是周一,而实际为周六;称她 1968 年获奖时 39 岁,但实际年龄不符;称她 50 岁出演《Keeping Up Appearances》,而实际为 60 岁;还错误地描述她晚年舞台演出多为莎士比亚作品,实际上并非如此。
作者强调,这些错误只需几分钟的网络搜索即可发现,例如通过日历工具核对日期、查阅维基百科、使用 Google Books 验证引语、或通过社交媒体溯源。他指出,这些媒体引用的所谓“权威来源”——“Jay Speak”博客——本身并无可信依据,且其内容早于该博客发布,可能为转载或复制而来。
作者质疑专业媒体为何在发布前不进行基本核实,认为这反映出行业压力过大、追求点击率而忽视准确性,甚至暗示部分媒体存在懒惰或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的问题。他以 BBC 在节目《Have I Got News For You》中播出明显错误信息为例,说明问题严重性。
最后,作者呼吁公众提高警惕,养成分享前核查信息的习惯,强调事实核查并非专业技能,而是每个网民都能做到的基本责任。他指出,对抗虚假信息始于个人行动。
HN 热度 286 points | 评论 177 comments | 作者:blenderob | 10 hours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17088
- 事实核查人员薪资过低,多为自由职业者且经济状况困难,工作压力大。
- 编辑在最后时刻擅自修改稿件内容,且未告知作者,导致作者面临法律风险。
- 编辑在未通知作者的情况下添加内容,即使作者已多次书面拒绝,这种行为应被立法禁止。
- 当前法律体系下,此类行为可能构成诽谤,但实际执行困难。
- 作者应保留对稿件的最终控制权,不应将全部责任转移给编辑。
- 编辑应被纳入文章署名或在文末注明贡献者,以明确责任归属。
- 许多记者因债务压力而难以离开新闻行业,即使行业环境恶劣。
- 高质量新闻报道的衰落与广告收入减少密切相关,媒体经济模式已不可持续。
- 优质内容正逐渐流向非传统媒体平台,但具体去向不明确。
- 当前媒体环境存在严重的意识形态偏见,难以找到真正独立的新闻机构。
- 读者对新闻机构的信任度下降,尤其对所有权结构透明度低的媒体持怀疑态度。
- 新闻从业者在高压环境下常以讽刺或幽默方式应对,这是心理自我保护机制。
- 作者对新闻机构的负面印象源于对行业内部氛围的观察,但缺乏具体证据支持。
EVs are depreciating faster than gas-powered cars #
https://restofworld.org/2025/ev-depreciation-blusmart-collapse/
电动汽车在全球范围内的二手市场价值急剧下滑,远快于燃油车,正威胁着全球向电动交通转型的进程。
在印度,首家全电动网约车公司 BluSmart 因财务欺诈指控于 2025 年 4 月倒闭,其数千辆电动车原价超 1.2 万美元,如今被低价甩卖至约 3000 美元,暴露出电动车残值暴跌的严重问题。
在美国,2023 款特斯拉 Model Y 的二手价值比购买价两年内下跌 42%,而同款福特 F-150 皮卡仅贬值 20%。研究显示,三年车龄的电动车平均贬值超过 50%,部分美国市场甚至高达 60%,远高于燃油车的 39%。
这一贬值危机主要源于电池寿命不确定性。电动车价值高度依赖电池性能,而电池衰减缺乏统一评估标准。与燃油车有百年积累的维修与估值体系不同,电动车结构简单,但核心价值集中在电池上,导致二手市场缺乏透明度。
大型车队运营商受冲击最严重。美国租车公司 Hertz 因 2021 年购入 10 万辆特斯拉,2024 年亏损达 29 亿美元,部分车辆售价不足 2 万美元,月均亏损超 530 美元。其大量抛售的车辆反映出电动车在租赁行业面临“高投入、高风险、低回报”的困境。
相比之下,特斯拉凭借品牌积累和长期经验,残值表现最佳。而中国品牌如比亚迪、蔚来、小鹏等在二手市场表现较弱,消费者对其长期价值缺乏信心。
区域差异明显:中国、挪威、哥斯达黎加等电动车接受度高的市场,因政策支持和充电网络完善,二手车价值相对稳定。而北美地区因公路网密集、长途出行多、气候影响大,电动车使用效率下降,进一步加剧贬值压力。
专家指出,电动车更适合城市短途通勤,但在极端温度或长距离行驶中充电耗时长,续航焦虑仍存。相比之下,欧洲城市密度高、通勤距离短,二手电动车市场更稳定。
为应对风险,电池即服务(BaaS)模式正成为解决方案。该模式将电池租赁与车辆分离,使车队运营商获得可预测的成本和更稳定的残值,降低资产贬值带来的经营风险。
尽管消费者对电动车兴趣有限(欧洲仅 20%、美国仅 10% 考虑购买),但 Uber、Bolt、Lyft 等平台仍承诺全面电动化,但若车辆在贷款还清前已大幅贬值,将严重威胁其商业模式可持续性。
HN 热度 264 points | 评论 629 comments | 作者:belter | 13 hours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15237
- EV 贬值快是因为技术进步迅速,导致旧车型迅速过时,消费者更愿意购买新款,而非二手旧车。
- 电动汽车的快速贬值可能是技术快速迭代的体现,而非市场接受度低的信号。
- 与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类似,EV 在几年内性能和功能大幅提升,导致二手市场价值迅速下降。
- 美国市场 EV 贬值严重,部分原因是贸易壁垒限制了全球先进车型的进入,导致本地车型更新慢。
- 实际市场交易价格远低于厂商建议零售价,而贬值计算常以 MSRP 为基准,造成误判。
- 补贴政策推高了新车销量,导致二手车供应量增加,进一步压低了二手价格。
- 一些高端 EV 如特斯拉 Model 3 在硬件和自动驾驶系统上已有显著升级,如从 HW3 到 HW4。
- 中国市场的 EV 在续航、智能化、配置等方面相比五年前已有明显进步,尤其在中低端市场。
- 尽管 EV 性能提升,但用户仍因续航焦虑、充电不便、充电设施不足等原因倾向购买燃油车。
- 燃油车在二手市场表现稳定,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贬值速度低于 EV,可能与持有周期延长有关。
- 电动车在某些方面存在“去内容化”趋势,即新款车型在配置或性能上反而不如旧款。
- 电动车的快速贬值与技术迭代有关,但并非所有车型都存在显著进步,部分车型改进有限。
Hacker News 精彩评论及翻译 #
Migrating from AWS to Hetzner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15867
I cannot overstate the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deploying onto bare metal. We typically see a doubling of performance, as well as extremely predictable baseline performance.
This is down to several things:
-
Latency - having your own local network, rather than sharing some larger datacenter network fabric, gives around of order of magnitude reduced latency
-
Caches – right-sizing a deployment for the underlying hardware, and so actually allowing a modern CPU to do its job, makes a huge difference
-
Disk IO – Dedicated NVMe access is fast.
And with it comes a whole bunch of other benefits:
-
Auto-scalers becomes less important, partly because you have 10x the hardware for the same price, partly because everything runs 2x the speed anyway, and partly because you have a fixed pool of hardware. This makes the whole system more stable and easier to reason about.
-
No more sweating the S3 costs. Put a 15TB NVMe drive in each server and run your own MinIO/Garage cluster (alongside your other workloads). We’re doing about 20GiB/s sustained on a 10 node cluster, 50k API calls per second (on S3 that is $20-$250 per second on API calls!).
-
You get the same bill every month.
-
UPDATE: more benefits - cheap fast storage, run huge Postgresql instances at minimal cost, less engineering time spend working around hardware limitations and cloud vagaries.
And, if chose to invest in the above, it all costs 10x less than AWS.
Pitch: If you don’t want to do this yourself, then we’ll do it for you for half the price of AWS (and we’ll be your DevOps team too):
Email: adam@ above domain
adamcharnock
我无法过分强调部署到裸金属服务器所带来的性能提升。我们通常能看到性能翻倍,同时性能基准也极具可预测性。
这主要归功于以下几点:
- 延迟——拥有自己的本地网络,而不是共享大型数据中心的网络架构,可以将延迟降低一个数量级。
- 缓存——根据底层硬件调整部署规模,从而让现代CPU能够真正发挥作用,这带来了巨大的性能差异。
- 磁盘I/O——专用的NVMe访问速度非常快。
除此之外,还能带来一整堆其他好处:
- 自动扩缩容变得不那么重要,部分原因是你能用同样的价格获得10倍的硬件,部分原因是所有东西的运行速度本身就快了2倍,还有部分原因是你拥有一个固定的硬件池。这让整个系统更加稳定,也更容易理解和维护。
- 再也不用为S3的成本发愁。在每个服务器上放一个15TB的NVMe硬盘,运行你自己的MinIO/Garage集群(同时承载你的其他工作负载)。我们在一个10节点的集群上实现了约20GiB/s的持续吞吐量,以及每秒5万次API调用(在S3上,仅API调用费用每秒就要20到250美元!)。
- 你的账单每个月都一样。
- 更新:更多好处——廉价快速存储,以极低的成本运行超大型PostgreSQL实例,减少因硬件限制和云服务的不可预测性而耗费的工程时间。
而且,如果你选择投资上述方案,所有成本都比AWS低10倍。
推广:如果你不想自己动手,我们可以为你以AWS一半的价格完成这些(我们还可以成为你的DevOps团队):
邮箱:adam@ above domain
How I bypassed Amazon’s Kindle web DRM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11895
Fun fact: this is one of the few situations in the US where a prosecutor could claim that this is criminal speech (though I hope and trust they would not, and if it did it would get thrown out by any court respecting the First Amendment).
Not a civil issue, like libel or fraud, but the sort of talk that can get a policeman to come and drag you off to jail. If you’ve ever wondered why DRM is so roundly hated by engineers of a certain age, it’s because not only it dumb makework that they are required to implement, not only is it extremely irritating to discover it interfering with your own computer, but if you do effectively point out how dumb, irritating, and eminently circumventable it is, they made it against the law to even tell anyone.
dannyobrien
有趣的是,这是美国少数几种情况之一,检察官可以声称某种言论属于犯罪言论(不过,我希望并相信他们不会这么做,而且如果他们真这么做了,任何尊重第一修正案的法庭都会将其驳回)。
这不同于诽谤或欺诈等民事问题,而是那种可能让警察找上门来,直接将你逮捕的言论。如果你曾好奇,为什么DRM(数字版权管理)会遭到某些年龄段的工程师如此普遍的憎恨,那是因为:首先,它是一种强制工程师执行的愚蠢工作;其次,它极度恼人,会干扰你自己的电脑;最后,如果你有效地指出它有多愚蠢、多恼人、多容易被规避,他们竟然会立法禁止你向任何人透露这一点。
EVs are depreciating faster than gas-powered cars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18442
Causality could be reversed here. In markets where technology advances quickly and prices drop, there is very little market for used goods, because why would you buy a 4-year-old whatever when you can get a new one that’s twice as good for half the price? You see this in computers, smartphones, TVs, and solar panels (outside of the U.S, where prices are kept artificially high by tariffs). People almost never buy used because there’s no reason to. You can just buy new, for the same or lower price, and get something way better.
Instead of threatening to derail the EV transition, lack of resale value might be evidence of the EV transition, particularly when coupled with quickly growing overall sales of EVs globally.
nostrademons
因果关系可能在这里被颠倒了。在技术快速进步且价格下跌的市场,二手商品的市场极小,因为当你可以用一半的价格买到新东西,而且性能翻倍时,谁还会去买四年前的旧货呢?这种情况在电脑、智能手机、电视和太阳能电池板上都能看到(美国除外,那里的价格因关税而被人为抬高)。人们几乎从不买二手货,因为没有理由。花相同甚至更低的价格就能买到全新的,而且好得多。
与其说二手价值低会威胁到电动汽车转型的进程,不如说这可能是电动汽车转型正在进行的证据,尤其是当全球电动汽车总销量快速增长时。
How I bypassed Amazon’s Kindle web DRM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11217
For books only available through Amazon my workflow used to be buying it, downloading it with their desktop app, importing into Calibre, converting to epub and stripping DRM, then pushing it onto my Kobo.
They broke that a while ago by making their DRM even worse, so now I just pirate those books.
chmod775
对于那些只能通过亚马逊购买的书,我以前的工作流程是:购买,用他们的桌面应用程序下载,导入到 Calibre,转换成 epub 格式并去除 DRM,然后推送到我的 Kobo 上。他们前阵子通过让 DRM 变得更糟,把这套流程给弄坏了,所以我现在就直接盗版那些书了。
Claude Skills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10010
You forgot mcp-everything!
Yes, it’s a mess, and there will be a lot of churn, you’re not wrong, but there are foundational concepts underneath it all that you can learn and then it’s easy to fit insert-new-feature into your mental model. (Or you can just ignore the new features, and roll your own tools. Some people here do that with a lot of success.)
The foundational mental model to get the hang of is really just:
-
An LLM
-
…called in a loop
-
…maintaining a history of stuff it’s done in the session (the “context”)
-
…with access to tool calls to do things. Like, read files, write files, call bash, etc.
Some people call this “the agentic loop.” Call it what you want, you can write it in 100 lines of Python. I encourage every programmer I talk to who is remotely curious about LLMs to try that. It is a lightbulb moment.
Once you’ve written your own basic agent, if a new tool comes along, you can easily demystify it by thinking about how you’d implement it yourself. For example, Claude Skills are really just:
-
Skills are just a bunch of files with instructions for the LLM in them.
-
Search for the available “skills” on startup and put all the short descriptions into the context so the LLM knows about them.
-
Also tell the LLM how to “use” a skill. Claude just uses the
bash
tool for that. -
When Claude wants to use a skill, it uses the “call bash” tool to read in the skill files, then does the thing described in them.
and that’s more or less it, glossing over a lot of things that are important but not foundational like ensuring granular tool permissions, etc.
libraryofbabel
你忘了mcp-everything!
是的,这确实很混乱,而且会有很多变动,你说得没错,但在这一切之下,有一些基础概念是可以学习的,一旦掌握了,将新功能融入你的心智模型就很容易了。(或者你也可以直接忽略新功能,自己动手打造工具。这里有些人就是这么做的,而且非常成功。)
你需要掌握的基础心智模型其实很简单:
- 一个大语言模型
- …在一个循环中被调用
- …在会话中维护一个它已完成操作的历史(即“上下文”)
- …能够通过调用工具来执行任务,比如读取文件、写入文件、调用bash命令等。
有些人称之为“代理循环”。随便你怎么叫它,用100行Python代码就能实现。我鼓励我遇到的每一个对大语言模型有一点点好奇的程序员都去尝试一下。那会是一个灵光乍现的时刻。
一旦你写出了自己的基础代理程序,如果出现一个新工具,你就可以通过思考自己会如何实现它来轻松地理解其原理。例如,Claude的技能其实就只是:
- 技能就是一些包含了给大语言模型指令的文件。
- 在启动时搜索可用的“技能”,并将所有简短描述放入上下文,这样大语言模型就知道它们了。
- 同时也要告诉大语言模型如何“使用”一个技能。Claude就是通过
bash
工具来做到这一点的。 - 当Claude想要使用一个技能时,它会使用“调用bash”工具来读取技能文件,然后执行其中描述的操作。
差不多就是这样了,这里省略了许多虽然重要但并非基础性的东西,比如确保细粒度的工具权限等。
The Rapper 50 Cent, Adjusted for Inflation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19352
hi, i made this. thank you for posting.
unfortunately due to the government shutdown, the BLS inflation data for September 2025 is delayed from October 15 (as it normally is) until October 24 1, so please check back then to see if he is >109 Cent.
assuming future stability, the site will automatically update on the 15th of every month.
1 https://www.bls.gov/bls/092025-cpi-reschedule-notice.htm
lanewinfield
你好,我是这个的作者。感谢您的发布。
不幸的是,由于政府停摆,美国劳工统计局(BLS)2025年9月的通货膨胀数据原定于10月15日发布(通常都是这样),现在将推迟到10月24日 1,所以请在那时再回来看看他是否超过109美分。
假设未来保持稳定,该网站将在每月15日自动更新。
1 https://www.bls.gov/bls/092025-cpi-reschedule-notice.htm
Ruby core team takes ownership of RubyGems and Bun…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15909
I think this is the right move. Thank you to Ruby Core and Matz for stepping up and providing stability to the language and community as a whole.
sebiw
我认为这是正确的举措。感谢Ruby Core团队和Matz挺身而出,为整个语言和社区提供了稳定性。
DoorDash and Waymo launch autonomous delivery serv…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08159
We’re still moving thousands of pounds of vehicle around a public highway to carry a 1lb burrito, obviously lightweight aerial drones are the future for food and grocery delivery.
Footnote7341
我们为了运送一个1磅重的墨西哥卷饼,竟然还在公共公路上开着数千磅重的车,很明显,轻量级无人机才是未来食品和杂货配送的未来。
Andrej Karpathy – AGI is still a decade away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19916
What takes the long amount of time and the way to think about it is that it’s a march of nines. Every single nine is a constant amount of work. Every single nine is the same amount of work. When you get a demo and something works 90% of the time, that’s just the first nine. Then you need the second nine, a third nine, a fourth nine, a fifth nine. While I was at Tesla for five years or so, we went through maybe three nines or two nines. I don’t know what it is, but multiple nines of iteration. There are still more nines to go.
I think this is an important way of understanding AI progress. Capability improvements often look exponential on a particular fixed benchmark, but the difficulty of the next step up is also often exponential, and so you get net linear improvement with a wider perspective.
Imnimo
耗费大量时间和思考的地方在于,这是一个“九的进军”。每增加一个“九”,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同等程度的努力。当你得到一个演示,某个东西90%的时间都能正常工作时,那才仅仅是第一个“九”。然后你需要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乃至第五个“九”。当我在特斯拉待了大约五年时,我们或许只经历了两到三个“九”的迭代。我不知道具体是哪个数字,但这需要多次的“九”的迭代,前面还有更多的“九”需要去攻克。
我认为这是理解人工智能进步的一种重要方式。能力的提升在某个固定的基准上看起来往往是指数级的,但提升到下一步的难度也同样是指数级的,因此,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你得到的净增长是线性的。
Migrating from AWS to Hetzner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15906
What is old is new again.
My employer is so conservative and slow that they are forerunning this Local Cloud Edge Our Basement thing by just not doing anything.
rightbyte
旧貌换新颜。
我的雇主保守又迟钝,他们什么都不做,反倒在这“本地云端边缘地下室”的新趋势上拔得头筹。
Syntax highlighting is a waste of an information c…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11315
My coworker recently showed me this plugin 1 that fades out all Rust code that is unrelated to the variable under the cursor. Think of it as a more powerful version of the “click to highlight all appearances” you can do in most IDEs but it actually does information flow analysis on the code.
tschumacher
我的同事最近给我展示了一个插件 1,它可以淡化所有与光标所在变量无关的Rust代码。你可以把它看作是大多数IDE中“点击高亮所有出现”功能的增强版,但它实际上会对代码进行信息流分析。
How I bypassed Amazon’s Kindle web DRM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11192
Hell hath no fury like an engineer angered! This was such a good read and epitomizes hacking:
“Was it worth it? To read one book? No. To prove a point? Absolutely. To learn about SVG rendering, perceptual hashing, and font metrics? Probably yes.”
emptybits
愤怒的工程师,其怒火无人能及!这篇文章写得真好,完美诠释了黑客精神:
“值得吗?为了读一本书?——不值得。为了证明一个观点?——绝对值得。为了学习SVG渲染、感知哈希和字体度量?——很可能是值得的。”
Ask HN: How to stop an AWS bot sending 2B requests…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14001
Making the obviously-abusive bot prohibitively expensive is one way to go, if you control the terminating server.
gzip bomb is good if the bot happens to be vulnerable, but even just slowing down their connection rate is often sufficient - waiting just 10 seconds before responding with your 404 is going to consume ~7,000 ports on their box, which should be enough to crash most linux processes (nginx + mod-http-echo is a really easy way to set this up)
swiftcoder
如果你控制着终结服务器,那么让这些明显的恶意机器人代价高昂到望而却步,是一个可行的办法。如果机器人碰巧有漏洞,那么使用gzip炸弹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即便是降低它们的连接速率通常也足够了——只需在用404响应前等待10秒钟,就会消耗掉他们机器上大约7000个端口,这足以让大多数Linux进程崩溃(nginx + mod-http-echo 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搭建方式)。
Elixir 1.19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02620
The progressive introduction of automated type checking in Elixir should serve as a reference on how to improve a programming language gracefully without breaking changes.
So many examples of programming languages have huge breaking changes between versions that end up creating a split in the ecosystem that takes years to resolve.
Thankfully José has been very clear about Elixir being done since at least 2018. The language is stable and the language/core foundation is not changing anymor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uOzNeMJXl0
Truly outsanding work and stewardship.
crbelaus
Elixir 逐步引入自动类型检查的方式,应当成为如何在不破坏兼容性的情况下优雅地改进一门编程语言的典范。太多编程语言的例子都显示,其版本间巨大的破坏性更改最终导致生态系统分裂,而这种分裂需要数年才能解决。幸运的是,José 至少从 2018 年起就已明确表示 Elixir 语言已经完成。该语言非常稳定,其核心基础也不再发生改变。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uOzNeMJXl0 真正卓越的工作与管理。
DoorDash and Waymo launch autonomous delivery serv…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08390
best case scenario is walkable neighborhoods with lots of little tasty restaurants at affordable prices around the corner from everybody.
We’ve got a long way to go on actually building out our own country in a desirable way.
ajkjk
理想的情况是,每个社区都适合步行,每个人家附近都有许多价格实惠、美味可口的小餐馆。 在真正以理想的方式建设我们自己的国家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Migrating from AWS to Hetzner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15090
I think you can get much farther with dedicated servers. I run a couple of nodes on Hetzner. The performance you get from a dedicated machine even if it is a 3 year old machine that you can get on server auction is absolutely bonkers and cannot be compared to VMs. The thing is that most of the server hardware is focused towards high core count, low clock speed processors that optimize for I/O rather than compute. It is overprovisioned by all cloud providers. Even the I/O part of the disk is crazy. It uses all sorts of shenanigans to get a drive that sitting on a NAS and emulating a local disk. Most startups do not need the hyper virtualized, NAS based drive. You can go much farther and much more cost-effectively with dedicated server rentals from Hetzner. I would love to know if they are any north-american (particularly canadian) companies that can compete with price and the quality of service like Hetzner. I know of OVH but I would love to know others in the same space.
lisperforlife
我认为使用独立服务器能让你走得更远。我在Hetzner上运营了几个节点。即使是服务器拍卖会上买到的三年前的旧机器,其性能也绝对是惊人的,完全无法与虚拟机(VM)相提并论。问题是,大多数服务器硬件都侧重于高核心数、低主频的处理器,这些处理器优化的是I/O性能而非计算能力。所有云服务提供商都存在过度配置(资源超售)的情况。即使是磁盘的I/O部分也一样疯狂。它们用尽各种花招,让一个位于NAS(网络附加存储)上的硬盘模拟成本地磁盘。大多数初创公司并不需要这种高度虚拟化、基于NAS的磁盘。通过租赁Hetzner的独立服务器,你可以以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走得更远。我很想知道是否有任何北美公司(特别是加拿大公司)能够在价格和服务质量上与Hetzner相媲美。我知道OVH,但也想了解其他在同一领域的公司。
Liquibase continues to advertise itself as “open s…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03913
Big tech companies (the money behind the Open Source Initiative) have done a few things.
-
They co-opted the free software movement and made it more business friendly.
-
They convinced people that Open Source is pure and software that isn’t Open Source is unclean.
-
They convinced a bunch of developers that their definition of Open Source that was specifically crafted to protect business interests is canon.
-
They convinced a well meaning subset of those developers to police the other devs and pressure them to release their software under big tech approved licenses.
sarchertech
大型科技公司(开源倡议背后的资金力量)做了以下几件事。
- 他们收编了自由软件运动,并将其变得更加商业友好。
- 他们让人们相信,开源是纯净的,而非开源的软件则是不纯洁的。
- 他们说服了一批开发者,让他们相信,那个为了保护商业利益而量身定制的“开源”定义是正统标准。
- 他们说服了其中一部分好心的开发者去监督其他开发者,并施压让他们采用大型科技公司批准的许可证来发布软件。
Ruby core team takes ownership of RubyGems and Bun…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16177
Really appreciate Matz stepping up to take on this difficult situation. As a Japanese developer, I’ve been worried about the direction things were going, so it’s reassuring to see this.
white-moss
非常感谢Matz挺身而出承担起这个艰难的局面。作为一名日本开发者,我一直很担心事情的发展方向,所以看到这一切让人感到安心。
Gemini 3.0 spotted in the wild through A/B testing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608194
I might be in the minority here but I’ve consistently found Gemini to be better than ChatGPT, Claude and Deepseek (I get access to all of the pro models through work)
Maybe it’s just the kind of work I’m doing, a lot of web development with html/scss, and Google has crawled the internet so they have more data to work with.
I reckon different models are better at different kinds of work, but Gemini is pretty excellent at UI/UX web development, in my experience
Very excited to see what 3.0 is like
jmkni
也许我是少数派,但我一直认为 Gemini 比 ChatGPT、Claude 和 Deepseek 更好(我可以通过工作接触到所有付费版模型)。
可能只是因为我的工作,我做很多 html/scss 的网页开发,而且 Google 已经抓取了整个互联网,所以他们有更多的数据可以利用。
我认为不同的模型在不同类型的工作上各有优劣,但根据我的经验,Gemini 在 UI/UX 网页开发方面表现得相当出色。
非常期待看看 3.0 会是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