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6 Hacker News Top Stories #
- 作者通过文献比对与手写信确认 Stephen E. Carlsen 为 TIFF 格式发明者,凸显技术史上个体贡献常被忽视。
- 34岁民主社会主义者祖赫兰·曼达尼以激进政策赢得纽约市长选举,但将面临议会阻力与族群分裂的现实挑战。
- 作者将项目从 AWS 迁至廉价裸金属/VPS,月费从约1400美元降至不足120美元且性能提升,但自托管带来运维与合规负担。
- YouTube 根据制裁下架逾700段巴勒斯坦人权组织的视频,引发证据被抹除与平台审查的担忧。
- 将生成式 AI(如 Copilot)引入 Excel 可能因“幻觉”和不可解释性削弱有经验员工并增加关键业务错误风险。
- NoLongerEvil 提供用于将 Nest 第一、二代设备切换到自托管后端的自定义固件与工具,但仍为实验且存在变砖风险。
- 谷歌在三年内因版权投诉移除约7.49亿条指向安娜档案的 URL,但该站仍可见且下架请求持续大量提交。
- 一架 UPS MD‑11 货机在路易斯维尔起飞时左发脱离并失控坠毁,机上与地面共造成至少7人死亡,事故正在调查中。
- 美国国土安全部拟扩大对移民与接触外国人群体采集虹膜、声纹及 DNA 等生物特征,触发隐私与滥用风险担忧。
- IRS 通知试点州 Direct File 不会在2026年推出,项目实质被搁置,引发对纳税人成本与改革阻力的担忧。
Mr TIFF #
https://inventingthefuture.ghost.io/mr-tiff/
作者在撰写《Inventing The Future》一书的过程中,致力于追溯科技发明背后的真正创造者,尤其是硬件与软件的原始开发者。他通过大量研究、邮件沟通和深度访谈,力求还原历史真相。在梳理 AIFF(音频交换文件格式)的诞生过程时,他联系了 Steve Milne 和 Mark Lentczner,确认了该标准由 Apple 团队在 1980 年代中期为解决音乐家与计算机间音频兼容问题而开发。
AIFF 的出现并非孤立事件,其技术基础源自更早的 IFF(互换文件格式)和 TIFF(标签图像文件格式)。其中,IFF 由 Jerry Morrison 在 Electronic Arts 开发,而 TIFF 则由 Aldus 公司于 1986 年创建,旨在为桌面出版领域提供统一的图像存储标准。
然而,尽管 AIFF 的发明者信息清晰可查,TIFF 的创造者却始终成谜。作者在多方搜寻无果后,发现 Aldus 公司并未公开 TIFF 的开发者姓名。在查阅大量历史资料时,他偶然发现一个拼写错误——“Steve Carlson”被误写为“Steve Carlsen”。通过尝试搜索“Carlsen”并查看 TIFF 规范文档的纯文本版本,作者终于确认了真实姓名为 Stephen E. Carlsen。
进一步调查发现,Stephen Carlsen 是 Aldus 与 Adobe 的专利持有者,居住于华盛顿州。由于他未在公开网络平台留下联系方式,作者尝试了传统方式:寄出一封手写信。四个月后,他收到了回复,确认了自己正是 TIFF 的创建者。
Carlsen 回忆,TIFF 的诞生源于 Aldus 需要建立一个行业标准,避免为每款新扫描仪编写专用导入插件。他本人积极参与推广,与多家公司开会、在 Seybold 和 MacWorld 展会上举办研讨会,推动 TIFF 成为广泛接受的图像标准。
多年后,Carlsen 仍在网络上帮助他人解决 TIFF 相关技术问题,并活跃于 Google Groups“tiffcentral”社区,展现了他对技术遗产的持续贡献。这一段寻人历程,不仅揭示了技术标准背后的人性故事,也凸显了历史记录中个体贡献常被忽视的遗憾。
HN 热度 977 points | 评论 134 comments | 作者:speckx | 1 day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816853
- 42 作为 TIFF 文件格式的魔数,其选择源于《银河系漫游指南》中“生命、宇宙以及一切的终极答案”的文化背景,而非技术上的必然。
- 作者本人在维基百科讨论页中确认了 42 的选择是出于幽默和随意,而非深思熟虑的编码逻辑。
- 维基百科的讨论页虽非正式引用来源,但因作者为领域专家且已故,其言论在特定语境下可作为可信参考。
- 42 在文化中具有特殊象征意义,尽管在数学上并非特殊数字,但其在流行文化中的广泛传播赋予了它独特地位。
- 有人指出 42 是 ASCII 码中星号(*)的数值,但该说法被质疑,因实际 ASCII 码中星号为 42,而“h”为 102,此说法存在误解。
- 42 在多个领域(如魔方、数学)中出现,被视作非平凡的数字,具有一定的数学趣味性。
- 该故事触动了人们对技术背后无名贡献者的敬意,反映了科技行业常忽视历史与人文传承的现象。
- 一些人认为,技术发展中的许多关键人物并未获得应有认可,他们的贡献往往被埋没在专利、品牌或名人光环之下。
- 该文章唤起了人们对技术历史的珍视,提醒人们不应只活在“永恒的当下”,而应铭记技术发展的根源与人物。
Zohran Mamdani wins the New York mayoral race #
https://www.nbcnews.com/politics/elections/new-york-city-mayor-election-winner-2025-race-rcna238909
民主党人祖赫兰·曼达尼在纽约市长选举中胜出,NBC 新闻预测其将成百年来最年轻的纽约市长。34 岁的曼达尼以民主社会主义者身份迅速崛起,凭借对住房、儿童保育、公共交通和食品可及性的激进政策纲领,赢得广泛支持,尤其在年轻选民中反响强烈。
他在选举夜的演讲中强调“在政治黑暗时刻,纽约将成为光明”,并直接向特朗普发出挑战,称“这不是阻止特朗普的方式,而是阻止下一个特朗普的方式”,引发广泛关注。曼达尼的胜利也标志着他从一名几乎无人知晓的州议会成员,到全国性政治人物的惊人转变。
曼达尼以约 9 个百分点的优势击败前州长安德鲁·库莫,后者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选,而共和党候选人柯蒂斯·斯利瓦则大幅落后。库莫在败选后发表讲话,感谢支持者,并称这场竞选“是一场正确的斗争”。
NBC 新闻的出口民调显示,曼达尼在所有族裔群体中均领先,尤其在 45 岁以下选民中以 43 个百分点大幅领先。然而,犹太选民中库莫以 60% 比 31% 占据优势,反映出曼达尼的亲巴勒斯坦立场成为关键分歧点。
曼达尼的政策主张包括冻结租金稳定公寓租金、推行全民儿童保育、提供免费公交以及建立市营超市。他的胜利不仅将影响纽约市的未来治理,也将在全国范围内引发对民主党如何应对左翼议程、青年选民动员与社会公平议题的深入讨论。
共和党则迅速将曼达尼的左翼立场作为全国性议题,试图在其他关键选区放大其影响。与此同时,曼达尼还需面对如何团结纽约州议会、市议会等政治力量的挑战,以推动其雄心勃勃的改革议程。
HN 热度 764 points | 评论 1057 comments | 作者:jsheard | 22 hours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818421
- 希望这次胜利能让两党看到选民愿意参与,当有明确的信息传达生活成本和生活质量问题时。
- 对于 Mamdani 的政策实施能力表示怀疑,认为政治对立可能阻碍其政策的落实。
- 政治需要有一个方向目标,即使面对反对也应努力推进重要议题。
- 单靠一位政治家无法改变一切,需选出更多像 Mamdani 这样的政治人物。
- 政治妥协在现代政治中常被视为失败,导致选民对政治产生极大失望。
- ACA 虽然有缺陷,但仍在某些方面取得了进展,例如禁止因既往病症拒绝保险。
- 认为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共同责任导致 ACA 问题难以解决,双方应承担部分责任。
- ACA 导致的健康保险费用高涨和社会的不满反映了现行政治体系的缺陷。
- 医疗保险应当关注整体人群风险,而非个体风险,确保所有人都能获得保险。
- 在医疗改革上,单靠私人保险的模式并不足够,应探讨更为全面的解决方案。
I took all my projects off the cloud, saving thousands of dollars #
https://rameerez.com/send-this-article-to-your-friend-who-still-thinks-the-cloud-is-a-good-idea/
作者 rameerez 分享了自己将所有项目从云服务(AWS)迁移至自建服务器的经历,实现了成本大幅降低和性能提升。他原本每月 AWS 支出约 1400 美元,迁移后降至 120 美元以下,同时获得了两倍的性能提升,并摆脱了供应商锁定。
他选择将服务迁移至 Hetzner,因其提供高性价比的裸金属服务器,例如 80 核服务器每月仅需 190 美元,远低于 AWS 同类实例的 2500 至 3500 美元。即使不使用裸金属,Hetzner 的 VPS 选项也极具竞争力,如 48 核服务器每月 300 美元,或 8 核 32GB 内存服务器每月 50 美元,均无需长期合同或一次性费用。
作者还提到,长期来看,购买自有服务器更为经济。一台配置为 44 核、256GB 内存、2TB NVMe SSD 的服务器价格低于 1000 美元,可运行多年,成本远低于持续支付云服务费用。
虽然自建数据中心或租赁机柜空间理论上可行,但对小团队而言过于复杂,需要专业人员和大量协调,不具实际可行性。Hetzner 等服务商已承担了硬件维护、故障更换和基础设施管理,相当于“云服务的简化版”。
作者指出,许多反对声音来自“DevOps”“云工程师”等职业身份的人,他们并不承担实际成本,反而因云服务的复杂性而获得职业安全感和更高薪资,因此缺乏推动成本优化的动力。
文章最后强调,服务器并非昂贵,真正昂贵的是云服务的“便利溢价”。作者认为,开发者应重新思考基础设施选择,摆脱对云的盲目依赖。
HN 热度 469 points | 评论 372 comments | 作者:sebnun | 1 day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816041
- 自建服务器可大幅节省成本并提升效率,关键在于通过 Ansible 等工具实现基础设施即代码,确保环境可复现。
- 云服务如 AWS 和 Azure 的界面复杂、配置繁琐,容易让人陷入不必要的技术债务,而 DigitalOcean 更简洁易用。
- 自建服务器虽能节省开支,但需承担全部运维责任,包括安全更新、漏洞防护、邮件服务配置等,难度较高。
- 企业客户往往更信任云服务,即使自建方案性能更优,也因客户对“非云”架构缺乏信任而被迫迁移到 AWS。
- 面部识别等高性能计算场景中,单台物理服务器可实现远超云服务的性能,但客户仍偏好云托管服务以满足心理安全感。
- 自托管邮件服务面临 PTR 记录、IP 热度、反垃圾邮件名单等复杂问题,难以独立完成,常需依赖第三方服务如 Postmark。
- 尽管使用第三方邮件服务会增加成本,但相比投入大量时间解决邮件发送问题,这种支出是值得的。
- 企业自建系统需满足 GDPR 等合规要求,如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否则可能面临高额罚款。
- 云服务并非“万能”,自建方案在性能、成本和控制力上具有优势,但需权衡运维复杂度与业务需求。
- 一些开发者选择“低调”运营,不公开收入或项目细节,因为他们专注于业务本身而非营销。
- “公开建站”虽是有效营销手段,但对目标客户群体不匹配时,效果有限,尤其在 B2B 场景中。
YouTube erased more than 700 videos documenting Israeli human rights violations #
https://theintercept.com/2025/11/04/youtube-google-israel-palestine-human-rights-censorship/
YouTube 在 2025 年 10 月初悄然删除了三个重要的巴勒斯坦人权组织的 YouTube 账号,导致超过 700 段记录以色列涉嫌违反国际法行为的视频被永久清除。这些组织包括阿尔-哈克(Al-Haq)、阿尔梅赞中心(Al Mezan Center for Human Rights)和巴勒斯坦人权中心(Palestinian Centre for Human Rights),它们长期通过视频记录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平民伤亡、房屋摧毁及酷刑等事件。
删除行动是美国国务院对这些组织实施制裁后的直接结果。特朗普政府以这些组织与国际刑事法院(ICC)合作为由,将其列为“受制裁实体”,而 YouTube 以遵守美国制裁法律为由,依据其“制裁合规出版商政策”终止了相关账号。
这些组织表示,账号被关闭前未收到任何通知,且其内容均为基于事实的调查报道,如美国籍记者雪琳·阿布·阿克勒被杀事件、加沙儿童在海滩遭空袭的纪录片《海滩》等。他们批评 YouTube 此举是配合美国政府压制对以色列战争罪行的问责,严重损害言论自由与人权信息传播。
人权专家和法律人士指出,美国国会立法本意并非允许总统通过制裁切断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而信息传播应被豁免于此类制裁。有分析认为,YouTube 此举实质上协助了美国政府抹除关键证据,构成对人权工作的系统性压制。
尽管部分视频仍可通过互联网档案馆(Wayback Machine)或 Facebook、Vimeo 等平台访问,但大量内容已无法获取。这些组织已开始寻找非美国公司的替代平台以确保信息传播安全。
此外,其他美国科技公司也采取类似行动。例如,邮件服务 Mailchimp 在 9 月也删除了阿尔-哈克的账户。这一系列事件引发对美国科技公司是否正在成为地缘政治工具的广泛担忧。
HN 热度 388 points | 评论 118 comments | 作者:rzk | 12 hours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822018
- 个人网站和 PeerTube 等去中心化平台是应对大型公司内容审查的有效方式,但仅靠个人托管不足以完全抵御审查。
- 当前互联网的去中心化平台如 Voat、Rumble、Gab 等仍可能被上游服务商(如云服务、支付、CDN 等)切断支持,导致平台被强制下线。
- 真正的开放网络需要一个能支持数十亿用户、具备强抗审查能力的匿名访问系统,类似但更先进的 Tor 网络。
- 现有的洋葱服务(onion sites)已具备匿名访问能力,但真正的挑战在于建立一个去中心化的 DNS 系统,以实现稳定且不可被轻易封禁的地址解析。
- 去中心化本身并不等于抗审查,例如 ActivityPub 生态中服务器运营商仍可能实施审查,关键在于如何设计抗审查的命名与寻址机制。
- 类似 BitTorrent 的分布式系统可以作为未来网络架构的参考,但当前 DNS 系统在命名权集中化方面仍是主要瓶颈。
- 政府机构可能通过威胁或控制 Tor 出口节点来实现去匿名化,这使得匿名网络面临现实风险。
- 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是“云个人电脑”模式,用户购买虚拟机并自主管理数据与软件,实现数据主权。
- 但这种模式将用户数据集中于单一服务商,一旦服务商倒闭或决定终止服务,用户数据将面临永久丢失风险。
- 将所有数据存储在云服务中存在巨大风险,尤其是当用户无法妥善管理备份和密码时,数据安全难以保障。
- YouTube 虽是内容发现和传播的主要平台,但其内容易被删除,因此建议将视频上传至多个平台并建立镜像链接,以实现内容冗余与长期存档。
- 一些极端内容平台(如 Kiwifarms、Stormfront)长期存在,说明技术本身无法完全阻止有害内容传播,关键在于平台治理与责任机制。
I’m worried that they put co-pilot in Excel #
https://simonwillison.net/2025/Nov/5/brenda/
本文是一篇来自 Simon Willison 博客的评论文章,发布于 2025 年 11 月 5 日。文章通过引用 TikTok 用户 Ada James 的一段讽刺性发言,探讨了将生成式 AI(如 Copilot)引入 Excel 这一关键办公工具所带来的潜在风险。
作者以幽默而深刻的方式指出,Excel 实际上是支撑整个现代经济运转的核心工具,而真正掌握它、驾驭它的,是无数默默无闻的中层财务人员——文中称为“Brenda”。Brenda 被赋予“Excel 女神”的象征意义,代表了那些靠经验、细致和对数据深刻理解完成关键财务报告的普通员工。
文章的核心观点是:当高层管理者依赖 AI 来修改由 Brenda 制作的 Excel 报告时,他们往往缺乏对 Excel 逻辑和数据结构的真正理解。AI 虽然看似“智能”,但会“幻觉”——即生成看似合理实则错误的内容,而管理者难以识别这些错误。
相比之下,Brenda 从不“幻觉”,她的工作建立在长期实践和对细节的掌控之上。作者警示:将 AI 引入这种关键流程,可能让真正懂行的人被边缘化,而错误却因“AI”的背书而被放大,最终威胁到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文章以强烈的讽刺语气呼吁对 AI 在关键业务系统中的应用保持警惕,强调人类经验与专业判断不可替代。
HN 热度 380 points | 评论 290 comments | 作者:isaacfrond | 16 hours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820872
- 人们对自动化技术的接受度取决于是否能建立对过程的清晰认知,当 AI 缺乏可解释性时,即使具备调试能力,仍会引发不安感。
- 传统编程具有确定性,每次运行结果一致且可追溯原因,而 AI 生成结果具有概率性,难以解释其决策逻辑,导致信任缺失。
- AI 在执行任务时可能在看似可靠的情况下隐藏错误,一旦大规模部署,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且事后难以追溯。
- 人们期望计算机系统输出稳定可靠,但 AI 的输出受模型更新影响,缺乏确定性,令人担忧。
- 人类员工如 Brenda 虽可能犯错,但可问责、可沟通、可纠正,而 AI 无法被问责,缺乏责任主体。
- 人类员工的行为受现实动机驱动,如生存压力,会主动避免错误,而 AI 没有类似内在驱动力。
- AI 缺乏自我反思和问题诊断能力,无法像人类一样解释错误原因,这是其核心缺陷。
- 人类对 AI 的不信任源于其“无护栏的自主性”,人们希望在问题发生前就能干预,但 AI 往往事后才被发现出错。
- 真正可接受的 AI 应具备严格的安全机制、多重冗余和明确的边界控制,而非完全自主运行。
- 人类对 AI 的不理解并不构成障碍,就像普通人无需懂汽车原理也能安全驾驶,关键在于系统整体可靠性。
- 人类记忆和认知存在局限,无法复现所有细节,但这不影响现实运作,AI 的不可解释性也应被理性看待。
- 人类员工的行为并非完全可靠,其“可靠”更多是社会建构,对 AI 的期待可能被过度理想化。
NoLongerEvil-Thermostat – Nest Generation 1 and 2 Firmware #
https://github.com/codykociemba/NoLongerEvil-Thermostat
该项目名为 “NoLongerEvil-Thermostat”,旨在为 “砖化” 的 Nest Gen 1 和 Gen 2 恒温器注入新生命,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完全摆脱 Nest/Google 的控制。以下是该项目的详细总结:
项目概述 #
- ** 警告 **:该软件处于实验和测试阶段,不建议在任何对供暖或制冷至关重要的恒温器上使用。使用此固件可能会导致设备砖化或出现意外行为,因此建议用户在测试期间有备用恒温器。
- 本项目包含了通过 OMAP DFU(设备固件更新)接口为 Nest 恒温器闪存自定义固件所需的工具和固件。
工作原理 #
- 自定义固件会闪存修改过的引导程序和内核组件,将原本发送至 Nest/Google 服务器的所有网络流量重定向至用户指定的服务器。该服务器托管了一个反向工程的 API 副本,使恒温器能够独立运行,同时给予用户对设备数据和设置的完全控制。
- 通过拦截通信层,恒温器将认为它在与官方 Nest 基础设施进行通信,但实际上连接的是 NoLongerEvil 平台,从而避免了对 Google 云的依赖。
快速开始指南 #
- ** 克隆代码库 **:
git clone –recurse-submodules https://github.com/codykociemba/NoLongerEvil-Thermostat.git cd NoLongerEvil-Thermostat
2. ** 安装所需的依赖包 **:
- <strong>Linux(Debian/Ubuntu)</strong>:
```bash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libusb-1.0-0-dev gcc pkg-config
- <strong>macOS</strong>:
1. 首先安装 Xcode 命令行工具。
2. 使用 Homebrew 安装 libusb:
```bash
/bin/bash -c “$(curl -fsSL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Homebrew/install/HEAD/install.sh))” brew install libusb
3. ** 构建 ompa_loader 工具 **:
```bash
chmod +x build.sh
./build.sh
- ** 启动固件安装程序 **:
chmod +x install.sh ./install.sh
5. ** 将 Nest 设备置于 DFU 模式 **:
- 确保设备充电充足(建议至少 50%)。
- 将 Nest 从墙上取下并通过 USB 连接到计算机。
- 在安装脚本运行的情况下,按住显示屏 10-15 秒以重启设备,并进入 DFU 模式。
6. ** 等待设备启动 **:
- 设备成功闪存后,屏幕上会显示项目的标志,设备将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完成启动序列。
7. ** 注册账户 **:
- 访问 https://nolongerevil.com,在浏览器中注册账户或登录。
- 在仪表盘中输入设备提供的唯一代码来链接 Nest 设备。
### 安装过程中闪存的组件
- <strong>x-load.bin</strong>:第一阶段引导程序(X-Loader)。
- <strong>u-boot.bin</strong>:第二阶段引导程序(Das U-Boot)。
- <strong>uImage</strong>:加载的 Linux 内核镜像。
### 安全考虑
- 该工具提供了对设备引导过程的低级访问,用户应当负责任地使用:
- 仅在您拥有的设备上使用。
- 不当的固件可能会导致设备砖化。
### 贡献与致谢
- 项目基于多位安全研究人员和开发者的优秀工作,特别感谢 grant-h、exploiteers(GTVHacker)以及 FULU 和所有支持右修复运动的捐助者。
### 开源承诺
- 项目承诺透明性及支持右修复运动,固件图像和后端 API 服务器代码将很快开源,允许社区审计、改进及自托管基础设施。
### 参考链接
- OMAP Loader by ajb142
- Nest DFU Attack by exploiteers
---
### HN 热度 377 points | 评论 136 comments | 作者:mukti | 1 day ago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813343
- 使用 OpenTherm 协议的智能恒温控制器可实现高精度温度控制,显著提升舒适度并节省能源,尤其适合与 Home Assistant 和 Grafana 或 Emoncms 等系统集成。
- 当前的 Nest 与 Vitodens 100 锅炉及热泵系统之间缺乏联动,导致控制不精准、能耗高,且无法根据房间需求智能切换主热源。
- 多区域供暖系统中,主系统温度受限,次系统(如地暖)无法有效调温,现有方案虽能运行但效率低下。
- OpenTherm 技术理论上适用于暖通空调系统,但实际中支持该协议的 HVAC 控制板极为罕见。
- 有用户使用 ems-esp 项目在旧锅炉上实现基于室外温度的流量温度调节,通过 Home Assistant 管理。
- Vaillant 等品牌虽提供官方 OpenTherm 扩展板,但安装此类设备可能直接导致保修失效,引发用户不满。
- 用户对 NoLongerEvil 项目存在信任疑虑,担心其可能引入追踪或商业化行为,期望项目能尽快开源并支持自托管后端服务。
- Google 已停止对 Nest 设备的云服务支持,导致远程控制、App 功能等大量功能失效,设备沦为仅能本地操作的“半废品”。
- 现有 Nest 设备在本地使用时仍可调节温度,但其本地界面设计糟糕,无法便捷设置临时计划或临时关闭,体验极差。
- 用户希望厂商至少提供一次基础更新,使设备能兼容 HomeKit、Alexa 等主流平台,而非彻底放弃用户。
---
## Google Removed 749M Anna's Archive URLs from Its Search Results
https://torrentfreak.com/google-removed-749-million-annas-archive-urls-from-its-search-results/
谷歌已移除7.49亿条与“安娜档案”(Anna’s Archive)相关的URL链接,这是过去三年中版权方针对该网站发起的持续打击行动成果。尽管面临大规模下架,该网站仍可通过谷歌搜索轻松访问。
“安娜档案”是一个影子图书馆的元搜索引擎,旨在为公众提供免费获取书籍和学术资料的途径。它于2022年秋季上线,紧随Z-Library被美国刑事打击之后,以确保知识资源的持续可及性。
该网站使用多个国家域名(如.org、.li、.se),拥有海量内容,导致版权方投诉量巨大。谷歌透明度报告显示,三年来共收到约7.84亿条下架请求,其中7.49亿条被确认执行,占谷歌历史上所有版权投诉总量的5%,远超其他盗版平台。
尽管大量链接被移除或降权,但“安娜档案”官网仍位列谷歌搜索结果首位,说明其仍具有高度可见性。主要发起投诉的出版商包括企鹅兰登书屋和约翰威利父子出版公司,超过1000名作者和出版机构参与了此次行动。
目前,版权方每周仍提交约1000万条新链接请求,表明打击行动仍在持续。尽管谷歌协助下架,但该网站的运营并未受到实质性影响,仍是全球数字盗版领域的重要存在。
---
### HN 热度 365 points | 评论 152 comments | 作者:gslin | 1 day ago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816968
- Yandex 在搜索被 DMCA 下架的内容时表现优于 Google,尤其在查找网络流媒体电影资源方面效果显著。
- 搜索 BitTorrent 的 infohash 时,Yandex 比 Google、Bing 和 DuckDuckGo 更能返回相关结果,尤其在追踪器信息方面更有效。
- 使用 Kagi、Startpage、Ecosia 和 DuckDuckGo 等搜索引擎比 Google 更能获得相关结果,因为 Google 过度个性化导致搜索质量下降。
- Brave Search 在搜索论坛和留言板内容方面表现优于 Google,尽管其他引擎也能索引这些内容,但 Google 通常不显示这些结果。
- Kagi 被认为是搜索体验的“另类宇宙”,其专注搜索而非广告技术的设计令人耳目一新,用户甚至愿意付费订阅。
- Google 在搜索结果中故意降低有机链接的可见性,通过 AI 概要和 WebAnswers 等功能减少用户对传统蓝链的点击,这是法院认定的事实。
- Google 实际返回的搜索结果上限不足 400 条,用户无法浏览超过三页,且结果质量因广告和垃圾内容而下降。
- Google 的搜索结果被 AI 生成的低质量内容和大量广告、仿冒网站占据,导致搜索体验严重恶化。
- SEO 操纵问题应通过法律手段治理,但当前政界缺乏数字素养,导致网络环境持续恶化。
- ICANN 对新顶级域名(TLD)的过度开放导致域名滥用和安全风险,需彻底改革。
- Google 的搜索结果页参数 `start=` 可用于访问第 3 页及以后的结果,但实际效果受限于算法和结果数量。
- Bing 在搜索质量上优于 Google,尤其在使用 Bing 本体时,其结果比通过 DuckDuckGo 使用 Bing 索引时更佳。
- Ecosia 和 Qwant 的自有索引目前仅限德语和法语地区,其他语言仍依赖 Bing 和 Google 的混合数据源。
---
## UPS plane crashes near Louisville airport
https://avherald.com/h?article=52f5748f&opt=0
2025年11月4日,UPS货运航班5X-2976(注册号N259UP)一架麦道MD-11货机在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穆罕默德·阿里国际机场起飞时发生严重事故。飞机于当地时间17:13(22:13Z)在跑道17R上加速起飞过程中,左发(CF6发动机)在抬轮阶段与机身分离,导致飞机失控,最终在跑道末端约0.57海里处、中心线左侧约0.09海里处撞击地面并起火燃烧。
机上3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地面确认4人死亡,另有至少11人受伤,伤者部分情况严重,死亡人数可能进一步上升。飞机在撞击前曾短暂爬升至约175英尺(AGL),并穿越机场围栏,撞上UPS仓库及周边设施,残骸散布范围约半英里。
根据ADS-B数据,飞机在跑道中心线上以185节地速接近35L跑道的瞄准点,但未成功起飞。现场监控视频显示,左发在起飞滑跑阶段脱离,且其整流罩和吊架(pylon)均与机身分离,表明并非仅发动机脱落,而是整个发动机吊架系统失效。此外,中央发动机在事故前出现火焰喷射现象。
事故前,该飞机因左发维修延误约两小时。FAA和NTSB已介入调查,NTSB已派出调查团队,现场调查预计持续一周。目前,驾驶舱语音记录器(CVR)和飞行数据记录器(FDR)已被找到,虽有轻微火损,但NTSB表示有望恢复数据,具体读取结果需待实验室处理。
相关NOTAM显示,路易斯维尔机场在事发时段有多个跑道关闭和助航灯光故障,但未影响17R跑道的正常使用。
有评论指出,此次事故与1979年美国航空191号航班(AA191)事故存在相似之处,均涉及DC-10系列飞机左发吊架结构问题,怀疑可能与发动机/吊架拆装程序不当有关,引发对维护流程和质量控制的质疑。
目前,UPS已暂停路易斯维尔机场的包裹分拣作业。NTSB计划于11月6日举行第二次媒体简报会,进一步通报调查进展。
---
### HN 热度 360 points | 评论 383 comments | 作者:jnsaff2 | 1 day ago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816963
- 事故现场地面损坏严重,幸运的是事发区域为较稀疏的工业区,未波及居民区。
- 此次发动机起火情况异常,火焰并非从尾部喷出,而是蔓延至机翼上方,与常规鸟击导致的起火不同。
- MD-11飞机理论上可单发飞行,但机翼起火属于极其危险的情况。
- 机场周边通常通过规划禁止高密度住宅建设,以降低事故风险,但部分城市仍存在违规开发现象。
- 有城市为扩建机场设施,以“噪音”为由拆除大量居民住宅,实际目的是为仓储物流用地。
- 机场附近因噪音问题常形成“寂静区”,如洛杉矶帕利塞德德尔雷地区,居民生活受严重影响。
- 亚特兰大机场通过购买土地并设置缓冲区,实现合理规划,部分区域甚至用于高端汽车体验中心。
- 机场周边噪音对健康有长期负面影响,即使居民习惯噪音,仍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 一些人无法适应长期飞机噪音,即便使用白噪声也难以改善睡眠质量。
- 有城市在机场跑道末端批准建设密集住宅,引发安全争议,部分居民将责任归咎于机场而非地方政府或开发商。
- 机场选址与城市发展矛盾长期存在,部分城市因土地紧张而选择在市区或近郊建设机场。
- 旧金山湾区圣何塞机场因紧邻市中心,限制了建筑高度和机场扩建,且航班路径穿过城市核心区域。
- 拉斯维加斯机场靠近赌城大道,周边住宅、酒店距离机场极近,存在潜在安全风险。
- 圣迭戈机场周边有密集住宅、学校、商业区和高速公路,地形限制也影响飞行安全。
- 圣迭戈机场仅有一条跑道却服务繁忙,虽存在隐患,但其运营模式仍被视为一种城市规划的奇迹。
---
## Uncle Sam wants to scan your iris and collect your DNA, citizen or not
https://www.theregister.com/2025/11/04/dhs_wants_to_collect_biometric_data/
美国国土安全部(DHS)近日提出一项新规,拟大幅扩展移民申请过程中对生物特征数据的收集范围。该规则不仅要求所有移民申请人提交指纹、面部图像等传统生物特征信息,还计划将范围扩大至与申请人相关的美国公民、永久居民及各类关联人员,包括家庭成员、担保人、支持者等,无论年龄大小,除非获得豁免。
新规还提出将“生物特征”定义为包括生理、分子结构或行为特征在内的广泛范畴,明确赋予DHS未来收集新型生物数据的法律授权,如虹膜图像、声纹、DNA样本等。其中特别提到,DHS可要求提交原始DNA或DNA检测结果,用于验证亲属关系或判断生物性别,这在涉及福利资格时可能产生影响。
此外,该规则还要求对所有被DHS逮捕、拘留或接触的外国人强制采集生物特征数据。尽管DHS未解释为何美国公民也需配合,但明确指出在提交家庭类签证申请时,公民也需提供生物特征信息。
该提案引发广泛争议。批评者认为此举严重侵犯隐私权,涉嫌违反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关于禁止不合理搜查与扣押的规定。部分公众质疑政府过度扩张监控权力。目前公众意见几乎全为负面,大量评论指责其为政府越权行为。
DHS已开放公众意见征集,截止日期为2026年1月,目前收到的反馈多为反对声音。该规则若实施,将使美国的生物特征数据收集进入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尤其涉及DNA等敏感信息的长期存储与使用,引发对数据滥用与算法偏见的担忧。
---
### HN 热度 359 points | 评论 237 comments | 作者:SanjayMehta | 1 day ago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817167
- 过去美国社会对大规模监控普遍反感,尤其是保守派群体,但如今公众已无力抵抗,政治体系中几乎没有政党或候选人将废除监控作为政策重点。
- 监控的普及并非因为民众支持,而是因为民众被系统性地削弱了话语权和行动能力,导致无法有效抵制。
- 监控技术可能已从针对言论转向针对个人,即通过监控持有不同意见的人来实现控制,这比直接压制言论更隐蔽且高效。
- 监控体系的实质是为掌权者提供安全,而普通民众在监控下反而更加不安全。
- 一些精英阶层可能受中国快速发展的启发,认为打破现有政治僵局需要类似“精英革命”,而监控国家正是这种变革的体现。
- 存在一个隐秘的利益集团,长期致力于发展监控技术,并通过操控舆论维持公众的顺从,这种机制已渗透到主流媒体和文化中。
- 隐私在技术进步面前已变得不可行,数据收集成本持续下降,无论政府、企业还是非法组织都会掌握个人数据,政府不掌握数据才是异常状态。
- 政府应被视为需要持续警惕的对手,而非保护者,必须通过制度设计防止其滥用权力。
- 企业收集和出售个人数据并非必然,而是出于利润驱动,只要通过严格监管和惩罚机制使数据滥用变得不划算,这种行为可以被遏制。
- 生物识别信息如虹膜、指纹和DNA本质上是公开且可获取的数据,不应作为秘密凭证使用,一旦泄露无法撤销,且存在被滥用的风险。
- 指纹和DNA等生物特征被用于犯罪调查是合理的,但若在事前就获取并用于大规模监控,则可能使每个人在无罪的情况下被怀疑。
- 有人设想通过伪造指纹来陷害他人,例如制作能复制他人指纹的假手套,这在技术上已具备可行性。
- 指纹识别的科学基础并不稳固,专家之间常有分歧,且指纹的唯一性尚未被严格证明,仅是概率性假设。
- DNA曾被误用为“铁证”,导致无辜者被定罪,例如一起案件中因模糊监控画面和DNA污染链被错误指控,直到真凶自首才得以平反。
- 生物识别信息应仅用于身份识别,不应单独作为认证手段,必须结合其他验证方式(如密码、设备密钥)使用。
- 一些国家(如北欧国家)长期将社会安全号码等作为公共身份标识,被广泛用于政府和企业系统,这种模式值得借鉴。
---
## Direct File won't happen in 2026, IRS tells states
https://www.nextgov.com/digital-government/2025/11/direct-file-wont-happen-2026-irs-tells-states/409309/
美国国税局(IRS)已通知25个曾参与2025年免费在线报税服务“Direct File”的州,该服务将不会在2026年纳税季推出。尽管该服务在2024年和2025年受到超过29.6万名纳税人好评,但IRS在邮件中表示“尚未设定未来启动日期”,意味着项目已实质终止。
Direct File是IRS首次打破长期以来不与私营税务公司竞争的政策,提供免费、政府主导的在线报税渠道。然而,该项目自推出以来面临强烈反对,尤其是来自共和党议员和税务软件巨头(如TurboTax)的压力。有批评指出,特朗普政府在2025年纳税季期间持续削弱该计划,以迎合其背后的商业利益。
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签署的税收与支出法案要求IRS成立专门工作组,研究如何通过公私合作模式替代Direct File。目前,IRS长期依赖的“Free File”公共-私营合作项目使用率极低,仅约3%的符合条件纳税人使用,且部分参与公司存在诱导用户选择付费服务的行为。
批评者认为,取消Direct File将使普通民众面临更高报税成本和更复杂流程。经济安全项目副总监亚当·鲁本指责这是“特朗普富豪朋友获得好处,而普通民众被迫多花钱、多花时间”的结果。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也表示,这场斗争尚未结束,大型税务公司庆祝胜利,但普通纳税人将付出代价。
目前,IRS未对相关质疑作出公开回应。
---
### HN 热度 326 points | 评论 222 comments | 作者:jhatax | 22 hours ago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818319
- 美国的税务系统相比其他国家更为复杂,许多国家已实现在线自动填充税务信息,简化了申报流程。
- 许多国家如斯里兰卡、法国等已建立完善的在线税务系统,纳税人只需登录并确认信息即可完成申报。
- 尽管美国IRS提供免费的可填写表格,但实际使用体验远不如第三方软件便捷,导致用户仍依赖TurboTax等商业工具。
- 美国税务系统缺乏统一的数据共享机制,无法自动获取家庭成员变化、婚姻状况等关键信息,而欧洲国家可通过国家登记系统直接获取。
- 美国联邦与各州税务系统分离,导致纳税人需分别申报,增加了复杂性,而政府本可整合系统但未行动。
- 第三方税务软件的存在并非因为政府无法提供服务,而是由于系统设计、利益博弈和改革阻力所致。
- 对于大多数普通纳税人,仅需申报工资收入时,填写税务表格本身并不复杂,但涉及复杂情况时仍需专业帮助。
- 美国税务制度的复杂性部分源于其高度市场化的服务模式,导致公共服务效率低下,成本高昂。
- 即使IRS掌握部分收入信息,仍无法自动获取如子女、扣除项、慈善捐赠、里程费等关键税务信息。
- 有观点认为,政府应推动“直接申报”(Direct File)系统,让纳税人能免费、便捷地完成申报,而非依赖商业软件。
- 一些人指出,美国税务系统的问题并非技术不可行,而是政治和利益结构阻碍了改革,而非能力不足。
---
Hacker News 精彩评论及翻译 #
Google Removed 749M Anna’s Archive URLs from Its S…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817305
Anna’s archive has already fulfilled G’s needs (training Gemini) so now it’s time to pretend it never existed ;)
agluszak
Anna’s archive已经满足了G的需求(训练Gemini),所以现在是该假装它从未存在过的时候了。
New gel restores dental enamel and could revoluti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827075
I feel like I’ve been reading this exact same article for the last 15 years.. I find it very difficulty to parse what is real and what is vaporware in the medical breakthroughs community.
timenotwasted
我感觉过去15年来我一直在读一模一样的文章……我觉得在医疗突破领域,很难分辨哪些是真实的,哪些又是空中楼阁。
Zohran Mamdani wins the New York mayoral race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818599
I hope this win signals (to both parties) that voters are receptive and will get engaged when a clear message is presented about cost of living and quality of life issues. Some of which are taken for granted in most other western countries.
I’m no political wonk, and I’m curious what others with more insight might say about his ability to fund and implement his polices.
I’m reminided of Obama and his hopeful message but he was mostly stymied on policy goals. Specifically Obamacare as an example ended up being watered down
michaelbarton
我希望这次胜利能(向双方)传递一个信号,那就是当民众面对关于生活成本和生活质量等问题的清晰信息时,他们是愿意接受并积极参与的。而在其他大多数西方国家,这些问题却被想当然地忽视了。
我并非政治专家,很好奇那些更有见地的人会如何评论他为其政策和方案提供资金以及付诸实施的能力。
这让我想起了奥巴马和他充满希望的信息,但他的政策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阻碍。以《平价医疗法案》为例,最终的结果是内容被大幅稀释了。
Direct File won’t happen in 2026, IRS tells states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818849
Money well spent
https://www.yahoo.com/news/opinion-makers-turbotax-gave-trump-210621550.html?guccounter=1
jordanb
钱花得值。
Zohran Mamdani wins the New York mayoral race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819816
I’ll give you one reason, among many, it wasn’t a failure. It made it illegal to deny people health insurance coverage based on pre existing conditions. That was a big step forward in a broken system to restore some humanity to the system.
xivzgrev
我给你一个理由,尽管有很多,但这并不是一次失败。它使得基于既往病史拒绝为人们提供健康保险成为非法行为。在一个破碎的体系中,这是向前迈出的一大步,为这个体系恢复了一些人性。
Google Removed 749M Anna’s Archive URLs from Its S…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817472
Feels weird to say but I have found using Yandex of all places an excellent search engine for content that get taken down by DMCA requests.
Eg if you want to watch a movie that’s not on Netflix using a web stream the search results are far better.
Feels like Google circa 2005.
someperson
说起来可能有点奇怪,但我发现,在所有搜索引擎里,Yandex 竟然是寻找那些因 DMCA 请求而被下架内容的绝佳工具。
例如,如果你想通过网页流观看一部 Netflix 上没有的电影,它的搜索结果要出色得多。
感觉像是回到了 2005 年左右的谷歌。
Developers are choosing older AI models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820748
To the authors of the site, please know that your current “Cookiebot by Usercentrics” is old and pretty much illegal. You shouldn’t need to click 5 times to “Reject all” if accepting all is one click. Newer versions have a “Deny” button.
Anduia
致网站作者,请知晓,你们目前使用的“由 Usercentrics 提供的 Cookiebot”版本已旧,且基本不合法。如果接受全部只需要点击一次,那么拒绝全部就不该需要点击5次。新版本都有一个“拒绝”按钮。
Uncle Sam wants to scan your iris and collect your…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817776
Hilariously, this is the second Sam that wants to collect everyones iris’s for nefarious purposes
yosame
可笑的是,这已经是第二个想要出于邪恶目的收集所有人虹膜的山姆了。
Solarpunk is happening in Africa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827590
The grid is HUGELY expensive, an absolutely massive cost for our electricity. And it would still be expensive in a well-regulated environment where you can quickly and easily get permission to build, without, say, voter ballot propositions illegally blocking a transmission line for years [1]. Here in the US we have a very very poorly regulated environment for adding to our grid, it moves slower than molasses and there are so many parties that have unilateral veto points. The advent of a new transmission route in the US these days is pretty much a miracle event.
Now imagine a world where there’s tons of bribes to government officials all along the way to get a grid going (in the US you just need to bribe landowners and hold-outs). Or there’s bribes to get a permit for the large centralized electriticy generator. And you have to deal with importing a whole new skill set and trades, on top of importing all the materials, fuel, etc.
Decentralized solar plus batteries is already cheaper than electricity + transmission for me at my home in the US. The only thing stopping me is the permitting hassle or the contractor hassle.
Out in greenfield, solar plus storage is so revolutionary. This is bigger than going straight to mobile phones instead of landlines.
Africa is going to get so much power, and it’s all going to be clean, renewable energy. Thanks to all the entrepreneurs and engineers over the past decades that have continuously and steadily improved this technology, it’s one of the bright lights of humanity these days.
epistasis
电网的成本极其高昂,我们的电费也因此承担了一笔巨大的开销。即便是在一个监管完善、能够快速便捷地获批建设、不会出现例如选民投票提案非法阻碍输电线路长达数年之久[1]的环境中,成本依然高昂。在美国,我们为电网扩容所面临的监管环境非常糟糕,其推进速度比糖浆还慢,而且有太多方拥有单方面的一票否决权。如今,一条新的输电线路在美国的出现,简直堪称奇迹。
试想一下,在这样的世界里,为了建成电网,一路上都充满了向政府官员行贿的情况(而在美国,你只需要向土地所有者和钉子户行贿)。或者,为了获得大型集中式发电厂的许可而进行贿赂。除了进口所有材料、燃料等,你还必须处理引进全新技能和工种的问题。
在美国我家,分布式太阳能加电池储能的成本,已经比电网供电加上输电成本更低了。唯一阻止我这么做的,就是审批流程的麻烦或承包商的麻烦。
在那些未开发的地区,太阳能加储能技术是如此具有革命性。这比直接从固定电话跳到手机的意义还要重大。
非洲将获得巨大的电力供应,而且全部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这要归功于过去几十年来持续不断改进这项技术的企业家和工程师们,这是当今人类社会的一大亮点。
UPS plane crashes near Louisville airport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821227
The AVHerald is usually the best source for these things, rather than MSM: https://avherald.com/h?article=52f5748f&opt=0
Ground observers reported the aircraft had been delayed for about two hours for work on the left hand engine (engine #1), the engine #1 separated during the takeoff run, the center engine emitted streaks of flames, the aircraft impacted a UPS warehouse and ploughed through other facilities before coming to rest in a large plume of fire and smoke.
cjrp
对于这类事件,AVHerald 通常是比主流媒体更可靠的信息来源:https://avherald.com/h?article=52f5748f&opt=0
地面观察者报告称,该飞机因一号发动机(左侧发动机)进行维修而延误了约两个小时,在起飞过程中,一号发动机脱落,二号发动机(中央发动机)喷出火焰,飞机撞上了一家 UPS 仓库,并冲破其他设施,最终在一团巨大的火和浓烟中停下。
ChatGPT terms disallow its use in providing legal …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827569
This title is inaccurate. What they are disallowing are users using ChatGPT to offer legal and medical advice to other people. First parties can still use ChatGPT for medical and legal advice for themselves.
spullara
这个标题是不准确的。他们禁止的是用户使用ChatGPT向他人提供法律和医疗建议。但第一方(即ChatGPT的使用者本人)仍然可以使用ChatGPT为自己获取医疗和法律建议。
Zohran Mamdani wins the New York mayoral race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818812
You guys have it all wrong. There was only one candidate for the dem party, Here’s the list:
-
Cuomo. Sexpest who has been accused by many women of some pretty shitty stuff. Also a member of a multi-generational dynasty, which is not good.
-
Mayor Adams. Federally indicted by the Feds. They have a 99% conviction rate. Not because they’re corrupt, but because they only go after people who have dome some really egregious, illegal shit.
-
Mamdani. Millennial candidate. No dirt. Other that some stupid stuff he said while he was young, his policies are relatively common sense and middle of the road, and are aimed at leveling the playing field.
Gee, who should I choose? [[said all of NYC today]]
octaane
你们全都搞错了。民主党的候选人只有一个,名单如下:
-
库默。一个性骚扰者,被许多女性指控犯下一些相当卑劣的行径。他还是一个多世袭王朝的成员,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
市长亚当斯。被联邦政府起诉。他们的定罪率高达99%。这并非因为他们腐败,而是因为他们只追查那些犯下了真正恶劣、非法勾当的人。
-
马达尼。千禧一代候选人。没有黑历史。除了他年轻时说过的一些蠢话,他的政策都还算合理,立场居中,旨在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天啊,我该选谁呢?[[全纽约市的人今天都这么想]]
Ask HN: My family business runs on a 1993-era text…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824268
Many (most?) older retail businesses still use TUIs. They’re reliable, consistent, and orders of magnitude faster than GUI systems.
When I worked ar Sherwin Williams, I got good enough with the TUI that customers could rattle off their orders while I punch it into the computer in real time.
It’s absolutely crazy that a well designed TUI is so much faster. It turns out that if you never change the UI and every menu item always has the same hotkey, navigating the software becomes muscle memory and your speed is only limited by how fast you can physically push the buttons.
The program had many menu options added and removed over the decades, but the crucial part is that the hotkeys and menu indexes never, ever changed. Once you learn that you can pop into a quick order menu with this specific sequence of five keys, you just automatically open the right menu the moment a customer walks up. No thought, just pure reflex.
UX absolutely peaked with TUIs several decades ago. No graphical interface I’ve ever seen comes even close to the raw utility and speed of these finely tuned TUIs. There is a very, very good reason that the oldest and wealthiest retail businesses still use this ancient software. It works, and it’s staggeringly effective, and any conceivable replacement will only be worse. There simply is no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it.
Edit: I will say that these systems take time and effort to learn. You have to commit these UI paths to memory, which isn’t too hard, but in order to be maximally effective, you also have to memorize a lot of product metadata. But the key is that it really doesn’t take longer than your ordinary training period to become minimally effective. After that, you just pick up the muscle memory as you go. It’s pretty analogous to learning touch typing without trying. Your hands just learn where the keys are and after enough time your brain translates words into keystrokes without active thought.
It’s a beautiful way to design maximally effective software. We’ve really lost something very important with the shift to GUI and the shunning of text mode.
estimator7292
许多(甚至可能是大多数?)老牌零售企业仍在使用TUI(文本用户界面)。它们可靠、稳定,比图形用户界面系统快上几个数量级。
我在宣伟(Sherwin Williams)工作时,对TUI的操作变得非常熟练,顾客口述订单,我就能实时将其录入电脑。
设计精良的TUI能快到这种地步,简直不可思议。事实证明,如果你从不改变用户界面,并且每个菜单项都有固定的快捷键,那么使用软件就会变成肌肉记忆,你的速度只受限于你手指按键的物理速度。
这个程序在过去几十年里增加和删除了许多菜单选项,但关键在于,它的快捷键和菜单索引从未有过任何改变。一旦你学会用这一串特定的五个键调出快速订单菜单,你会在顾客一走近时就条件反射地打开正确的菜单。无需思考,纯粹是本能反应。
用户体验在几十年前的TUI时代就已达到巅峰。我从未见任何图形界面能接近这些经过精心调优的TUI所拥有的原始效用和速度。最老牌、最富有的零售企业仍在使用这种古老的软件,这背后有非常充分的原因。它行之有效,效果惊人,任何可想象的替代品只会更差。根本没有办法对其进行有效的改进。
补充:我得说,要掌握这些系统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你必须记住这些操作路径,这不算太难,但要达到最佳效率,你还必须记住大量产品的元数据。但关键在于,要达到基本熟练程度,所需时间并不比常规培训长。之后,你自然就能习得肌肉记忆。这有点像在不经意间学会盲打。你的手会记住按键的位置,经过足够长的时间,你的大脑就能将词语直接转化为按键动作,无需主动思考。
这是一种设计出最高效软件的绝佳方式。随着我们转向图形界面并摒弃文本模式,我们真的失去了一些非常重要的东西。
I’m worried that they put co-pilot in Excel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822754
No contradiction here:
When we say “machine”, we mean deterministic algorithms and predictable mechanisms.
Generative AI is neither of those things (in theory it is deterministic but not for any practical applications).
If we order by predictability:
Quick Sort > Brenda > Gen AI
elevatortrim
这里并不矛盾:
当我们说“机器”时,我们指的是确定性算法和可预测的机制。
生成式AI两者都不是(理论上它具有确定性,但在任何实际应用中都不是如此)。
如果按可预测性排序:
快速排序 > Brenda > 生成式AI
Mr TIFF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817789
If you had told me an article ostensibly about a file format would have me teary-eyed by the end I wouldn’t have believed you. This is beautiful, thank you!
OisinMoran
如果有人告诉我,一篇表面上关于文件格式的文章,最终会让我感动到热泪盈眶,我绝对不会相信。写得真美,谢谢你!
I took all my projects off the cloud, saving thous…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816786
I dislike those black and white takes a lot. It’s absolutely true that most startups that just run an EC2 instance will save a lot of cash going to Hetzner, Linode, Digital Ocean or whatever. I do host at Hetzner myself and so do a lot of my clients.
That being said, the cloud does have a lot of advantages:
-
You’re getting a lot of services readily available. Need offsite backups? A few clicks. Managed database? A few clicks. Multiple AZs? Available in seconds.
-
You’re not paying up-front costs (vs. investing hundreds of dollars for buying server hardware) and everything is available right now [0]
-
Peak-heavy loads can be a lot cheaper. Mostly irrelevant for you average compute load, but things are quite different if you need to train an LLM
-
Many services are already certified according to all kinds of standards, which can be very useful depending on your customers
Also, engineering time and time in general can be expensive. If you are a solo entrepreneur or a slow growth company, you have a lot of engineering time for basically free. But in a quick growth or prototyping phase, not to speak of venture funding, things can be quite different. Buying engineering time for >150€/hour can quickly offset a lot of saving [1].
Does this apply to most companies? No. Obviously not. But the cloud is not too expensive - you’re paying for stuff you don’t need. That’s an entirely different kind of error.
[0] Compared to the rack hosting setup described in the post. Hetzner, Linode, etc. do provide multiple AZs with dedicated servers.
[1] Just to be fair, debugging cloud errors can be time consuming, too, and experienced AWS engineers will not be cheaper. But an RDS instance with solid backups-equivalent will usually not amortize quickly, if you need to pay someone to set it up.
Sebb767
我非常反感那些非黑即白的观点。确实,对于仅运行 EC2 实例的大部分初创公司来说,转而使用 Hetzner、Linode、Digital Ocean 或其他服务商会节省大量资金。我个人就在 Hetzner 托管,我的许多客户也是如此。
话虽如此,云服务确实有很多优势:
- 你可以即时使用大量服务。需要异地备份?几次点击即可。托管数据库?几次点击即可。多个可用区?几秒钟就能部署。
- 你无需支付前期成本(与花费数百美元购买服务器硬件相比),而且所有资源都立即可用。
- 对于峰值负载的服务,成本可能低得多。这对于普通的计算负载来说可能无关紧要,但如果你需要训练大型语言模型,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 许多服务已经通过了各种标准的认证,根据你的客户需求,这可能非常有用。
此外,工程时间和总体时间成本可能很高。如果你是独自创业者或发展缓慢的公司,你基本上拥有大量免费的工程时间。但在快速增长或原型开发阶段,更不用说有风险投资支持的情况下,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以超过 150 欧元/小时的价格购买工程时间,可能会迅速抵消掉节省下来的成本。
这适用于大多数公司吗?不。显然不是。但云服务本身并不算太贵——问题在于你为你不需要的东西付了钱。这完全是另一种类型的错误。
[0] 与文章中描述的机架式托管设置相比。Hetzner、Linode 等服务商确实也提供带有专用服务器的多可用区部署。
[1] 公平地说,调试云服务错误也可能非常耗时,经验丰富的 AWS 工程师也不会更便宜。但是,如果你需要雇人设置,那么一个拥有可靠备份等效功能的 RDS 实例通常不会很快回本。
I’m worried that they put co-pilot in Excel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822873
It’s not as black-and-white as “Brenda good, AI bad”. It’s much more nuanced than this.
When it comes to (traditional) coding, for the most part, when I program a function to do X, every single time I run that function from now until the heat death of the sun, it will always produce Y. Forever! When it does, we understand why, and when it doesn’t, we also can understand why it didn’t!
When I use AI to perform X, every single time I run that AI from now until the heat death of the sun it will maybe produce Y. Forever! When it does, we don’t understand why, and when it doesn’t, we also don’t understand why!
We know that Brenda might screw up sometimes but she doesn’t run at the speed of light, isn’t able to produce a thousand lines of Excel Macro in 3 seconds, doesn’t hallucinate (well, let’s hope she doesn’t), can follow instructions etc. If she does make a mistake, we can find it, fix it, ask her what happened etc. before the damage is too great.
In short: when AI does anything at all, we only have, at best, a rough approximation of why it did it. With Brenda, it only takes a couple of questions to figure it out!
Before anyone says I’m against AI, I love it and am neck-deep in it all day when programming (not vibe-coding!) so I have a full understanding of what I’m getting myself into but I also know its limitations!
ItsBob
事情并非“布伦达好,AI坏”那样黑白分明。实际情况要微妙得多。
在(传统)编程方面,在大多数情况下,当我编写一个执行X功能的函数时,从现在直到太阳热寂,每次运行这个函数,它都将永远产生Y结果。永远如此!当它成功时,我们明白原因;当它失败时,我们也能明白为什么失败!
而当我使用AI来执行X时,从现在直到太阳热寂,每次运行这个AI,它也许会产生Y结果。永远如此!当它成功时,我们不明白原因;当它失败时,我们同样不明白为什么!
我们知道布伦达有时会犯错,但她不会以光速运行,不能在3秒内生成一千行Excel宏,不会产生幻觉(嗯,希望她不会),能够遵循指令等等。如果她犯了错,我们可以在造成巨大损害之前找到它、修复它、询问她发生了什么。
简而言之:当AI执行任何操作时,我们充其量只能对其原因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而对于布伦达,只需几个问题就能搞清楚!
在有人说我反对AI之前,我非常喜爱它,并且在编程时整日都深度使用它(不是那种凭感觉的编程!),因此我完全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但我也知道它的局限性!
Direct File won’t happen in 2026, IRS tells states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819528
Meanwhile in pretty much all other nations you go online to the free website, see your employer contributions already filled in and acknowledge they are correct for the year, add any extra income, check boxes for relevant deductions and you’re done.
AnotherGoodName
而在几乎所有其他国家,你只需登录免费网站,看到雇主已填好的供款部分,确认其全年无误,再补充额外收入,勾选相关扣除项,就搞定了。
Internet Archive’s legal fights are over, but its …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827476
Remember: If OpenAI/Google does it for $$$, it’s not illegal. If idealists do it for public access, full force of the law.
Information wants to be free. Oblige it. Fools with temporary power trying to extract from the work of others will be a blip in the history books if we make them.
tototrains
记住:如果OpenAI/Google是为了赚钱而做某事,那就不违法。如果理想主义者是为了公众获取而做,那就要动用法律的全部力量。
信息渴望自由。就顺应它吧。那些手握暂时的权力、试图榨取他人成果的蠢货,只要我们让他们如愿以偿,最终只会成为历史书上的一笔。